原创: 羊紫
昨夜与朋友闲聊,朋友吐槽说:有两个老朋友非要她在朋友圈和群里发给孩子投票的帖子,平日里碍于情面,也是顺手就帮忙投了。但这次要她每天为孩子绘画作品投票,还要持续一周的时间。她便用心看了看那孩子的画,介于中下水平,说不上有多差,但也不能说画的有多好。
她平时的工作很忙,忙中偷闲还要看看书、写写文章、打理自己的公众号,恨不能一天当做两天用,于是拒绝了这次拉票请求。没想到,老朋友对她不给面子、不肯帮忙很是生气,瞬间就拉黑了她,多年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朋友感慨的说:家长这样的拉票,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三观啊?
朋友的吐槽,其实也是我们很多人经常遇到的尴尬:微信朋友圈里拉票成了新常态,尤其是朋友圈里家长给小朋友拉票。比如学校活动评比,幼儿朗诵比赛、孩子琴棋书画才艺表演等。
且不说这样的拉票行为是否是家长的自觉自愿,也不说如此票选是否背离了比赛初衷,我仅仅想说,这样的拉票,我们做家长的是否考虑过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
在我看来,这种拉票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1
微信朋友圈在本质上是一个以熟人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微信拉票与其说是孩子们之间实力的较量,倒不如说是家长们之间的的人脉和关系比拼。甚至有的人因为朋友圈交友的广泛,很可能改变比赛公平的结果。
作为家长来说,可能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让你帮忙投个票也是心安理得,顺理成章的事情。说实话,在一群卓越而有天分的孩子面前,很可能你帮忙投票的孩子的作品毫无任何优势可言,却会因为家长朋友多、敢拉票,自然容易获得名次,真才实学反倒无关紧要,更无法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得出正确的评比结果。
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获得某种荣誉,不是出于个人努力,也不是因为作品本身的优秀,而是通过父母的拉票,那样的结果的确是够令人悲哀的。从短期看孩子是获得了一定的荣誉,但长远来看,这类活动参加多了,肯定会害了孩子,虚幻的光环和荣誉背后,本质是名不副实和自欺欺人的沾沾自喜。
我们大都渴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却在无形中带领孩子走捷径,抄小道,直接奔着所谓的荣誉而去。在这人人都若趋之若鹜的大环境下,大人尚且难免受影响,走偏了方向,那正确的三观还在形成中的可塑性极强的孩子,影响则更深远,更难纠正。
2
任何一次比赛,其目的就是选拔优秀并让他人学习提高。
我们不可能在人生的比赛里,每一场比赛都胜出,即使凭借外力偶尔胜出了,依旧如流星划过天空,不会留下一丝的痕迹。
我们常喊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不是目的,是通过相互比赛这个过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达到提高的最终目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一个自行车赛手在一路领先的情况下,离终点不远处,车突然胎爆啦,他只好扛起自行车向前飞奔,身后的那个人默默地、慢慢地跟随着他,绝不超越,最终,二人携手越过终点。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大众的审美标准来看,优秀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场比赛下来,孩子即使没有得到名次,但他一定能从优秀的作品中欣赏他人的作品,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以后努力的方向。学会欣赏仰慕和赞美也是美德,拥有好的德性的人,即使没有什么特长也会被大家喜欢接受。
我们生活的意义,除了获取荣誉,我们还有终极的追求,那就是发现人性的光辉和前进的方向。
3
在朋友圈里拉票,最容易伤及友情。
法国哲学家福柯有句名言,“一个人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他自己”。
微信投票原本应该是孩子的能力、素养甚至是品质的衡量,却异化为一场“拼爹”拉票的游戏。
本末倒置的背后,是家长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走偏:不同社会阶层在生存生态上的鲜明反差,让许多家长将“争上游”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家长们往往不吝付出,甚至以友情做赌注,如此游戏友情也是退悲催的现象。
人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应该对其利弊有所斟酌和取舍,微信拉票也应如此,这样做能获得什么,会失去什么,需有所掂量。若不经思考,就随波逐流到微信上拉票,则不仅仅会贻误孩子教育,也会自降品位,失去更多弥足珍贵的友谊。
作家六六说:教育,不是年年一百分最终进哈佛。教育不是每次都不会发生错误,教育不是让你成为全省状元,教育是植入骨髓的高贵,是危急时刻的镇定是对社会乃至人类的关怀,这些不是文凭或者技巧可以替代的,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术的精深上,而忽略了道的广博。
所以,面对微信拉票,家长们一定要保持笃定的文化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不随波逐流。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成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