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终于毕业了,没有悲欢离合,只有平静,当我坐上动车从湛江回来时,地平线上落日的余晖几乎要压成一条线,它象征着一段旅程即将结束,而当它再次升起时,便是朝霞了,是另一个人生的站点了。
我姐早我两年出来工作,不过在2018年就和我姐夫去到了新西兰,他们是汕头大学毕业的,在那边相识相爱。我和她一个在湛江读书,一个在汕头,一个读文,一个读理,性格也囧异。此次他们回来相当于是定亲了,把双方的家人拉在一起认识,一起旅行,此次先去到的是汕头,要在那边拍婚纱照为校园爱情长跑画上句号。所以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汕头大学。
我对汕头大学的印象就是李嘉诚投资的,医学是王牌专业,仅此而已。真的实地走过一遍后,你的感受才会脱离传统的印象。汕大综合面积比我们学校大多了,尤其惊讶于图书馆,面积是我们学校的3倍以上,而且设备先进,环境优美,楼梯设计盘旋拾级而上,平缓的设计让人走起来也舒服,非常的细节。汕头大学的饭堂简称一饭二饭,对比岭师,就没有那么讲究了。中午就是在汕头大学的饭堂就餐,里面的菜品是我们学校不能比的,有专门设置的北方的面食,有广东特色的烧味店等等,先拿菜再排队结账。汕头大学里面有一条小吃街,有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耗烙和牛肉丸粿条,我点了份牛肉丸粿条,牛肉丸弹牙清香,牛肉味十足,粿条有点像这边的河粉,但是没有那么粗,至于汤头是猪骨熬制的。来到汕头,肯定要把在电视上了解的美食都吃一遍。
傍晚我们来到一家专门吃牛肉的店,潮汕牛肉店在我们这里也有,但是想到在潮汕地区吃,还是觉得很期待,也许只是一种心理作用。我们把能吃的牛的各个部位都点了,有里脊肉、花边、吊龙、牛舌、百叶等等,每种部位的肉在清汤里浸泡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时间少了,起不到杀菌作用,时间长了,肉质就老了。我们也是讲究人,按照图片的提示来倒数,夹一块牛肉,蘸一点潮汕的沙茶酱,再大口咀嚼,嫩滑无比,没有牛的膻味,而又保留牛的筋道。这种大口吃肉的感觉,就是痛快!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酒店吃早餐,汕头的早餐都是从一碗白粥开始的,配上味道很重的腌菜,咸淡相冲,潮汕人享受的就是这样一种口味的强烈对比,这倒与我一位汕头的朋友描述的很一致,当然还有水果蘸酱油之类的就没有尝试了。我们在汕头的市区里逛,这里的交通比湛江还乱,很多小电动车横冲直撞,红绿灯成了摆设。我们来到市区简单的逛了一下,吃了耗烙,味道还不错。晚上的重头戏是吃生腌。都说潮汕的生腌久负盛名,来到一定要尝一尝。大排档摆好了很多腌制好的海鲜,可以自由挑选搭配,我们选了雪蛤、虾、蟹、生蚝等,当然还是离不开一碗淡淡的白粥。菜端上来,生腌汁的配方非常复杂,酱油、料酒、醋、生姜蒜头必不可少,再撒下葱和香菜,摆盘看起来就色香味俱全。但毕竟是生的东西,自己尝起来也是小心翼翼。生蚝和虾的腥味是最重的,我还是没有挺过来,尤其虾直接就吐出来了,蟹还可以,雪蛤也不错,但总的来说,第一次吃生腌没有那么好的体验,也有可能是个人口味的问题,希望大家都去尝试一下,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汕头待了两天,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边的美女很多,哪怕是在大街上随便看到的一个派传单的女生,都是明眸皓齿,最大的特点就是肤白,据说潮汕的女生一般不外嫁,而与之相反的潮汕的男生,帅的却很少。潮汕人经商很厉害,但都不是在本地发家的,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它的建设是失败的,但缓慢的现代化,却极大的保留了地方特色。
第三天踏上高铁的列车,驶往香港,看看这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代表城市,和汕头又有什么不一样,真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