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局篇
正片文稿
今天,我们一起去赴一场宋朝高规格的文艺局——西园雅集。现在文化人聚会,我们称之为“沙龙”,在古代它叫做“雅集”。
公元1086年的一天,王诜在西园举行了一场文艺沙龙,邀请大腕苏东坡、黄庭坚、秦少游、晁补之、米芾、苏辙、李公麟等十六人参加。光听阵容就知道,聚会在座的各位都是文人雅士。
聚会的发起人王诜,是北宋开国大将王全斌的曾孙。他娶了宋英宗的第二个闺女,所以是个驸马。
王驸马在京城开封的城西,有一座风景秀丽的私家园林。里面有连绵不绝的假山,波光潋滟的小溪,造型精巧的亭台,还有茂盛葱郁的花园。因此,王驸马给这座大别墅命名为“西园”。
风雅之人相聚一堂,画风自然是清新脱俗,雅趣至极的。聚会的一角,头戴乌帽,身着道袍的大文豪苏轼,正提笔挥墨写书法。王诜、李之仪等人围坐在苏轼身边品鉴。
另一边,李公麟正俯身在条案上作画,陶渊明的《归去来图》跃然于纸卷上。苏辙、黄庭坚等人各自倚在石案旁,悠闲地观赏。坐在树下的秦观,醉意朦胧,边听陈景元弹奏阮,边欣赏花园好景,已然不知身在何处。
这场西园雅集上诞生了一件绘画珍品——《西园雅集图》,它由画家李公麟所作,随后书法家米芾亲笔在上面写了一篇《西园雅集记》。根据图中描绘的场景,西园雅集并不是一场饭局,大家甚至没有喝酒,只让烧火烹茶。
王驸马和苏东坡等社会名流吟诗作赋,抚琴对唱,题字作画,打坐问禅。画中的16位文人雅士风云际会,衣着得体,举止斯文。这实在是一场规格很高、格调很雅的文艺沙龙。就连在场的苏东坡,都很想发个朋友圈什么的。
内心独白(刘奕君老师演绎苏东坡)
“今日天高云阔,在西园游乐很是惬意。远离朝堂政治,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寄情山水,品茗论茶,这种文雅聚会,真让人心旷神怡!所谓人间清旷之乐,也不过如此吧。”
别看苏轼在西园雅集上潇洒欢快,其实他的政治生涯正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苏轼越是寄情山水,纾解隐逸情志,其实越是暗示了他在朝堂之上备受“党争”之扰。
了解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更何况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引发了极为严重的新旧党争。
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朝堂之争。苏东坡就是坚定的保守派之一。
参加这场文艺沙龙前后,苏东坡私下里请王驸马办了一件事:让驸马给一个县令写信,请对方照顾自己的大儿子苏迈。
那时候,苏迈刚刚被派到县里当县尉,是县令的下属。苏东坡担心儿子人生地不熟,被县令穿小鞋,所以请驸马嘱咐一下县令,言外之意无非是说:你可别欺负我儿子啊,我上面有人!
苏东坡为什么不托别人写信,非要托王驸马写信呢?因为王驸马跟他交情最深,经常帮他忙。苏东坡自己也是官员,级别比县令还要高,他为什么不亲自写信给县令呢?因为他犯过案子,刚出狱不久,虽说在文坛上余威尚在,在官场上却成了破鼓万人捶的破鼓。
苏东坡犯的那桩案子,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史称“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在宋神宗时期,跟变法有关。宋神宗前期让王安石搞过变法,搞了十来年,没有成功。宋神宗不死心,继续搞变法。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搞创收,想让政府腰包鼓起来;宋神宗变法主要是搞节流,想把光吃饭不干事的官员给淘汰掉。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称为“熙宁变法”,宋神宗变法在历史上叫做“元丰改制”。熙宁变法的时候,苏东坡表示反对;元丰改制的时候,苏东坡照样表示反对,惹得宋神宗很不开心。
苏东坡还跟司马光、黄庭坚以及黄庭坚的岳父孙觉、自己的亲家范镇等人拉帮结派,搞小团伙,一块儿反对变法,抵制那些支持变法的大臣。在保守派当中,苏东坡的官职并不大,但是发言最频繁,所以变法派都烦他。无论是为了推行变法,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要把苏东坡搞下台。
苏东坡在大节上没有丝毫过错,只是爱写诗嘲讽时事。变法派想搬倒他,就跟宋仁宗时期保守派想搬倒欧阳修一样,都得走歪门邪道。
大臣:“你苏东坡不是爱写诗吗?不是爱写诗讽刺我们吗?哼,那就从你的诗集里挑毛病。”
这一挑,还真挑出不少毛病,比如说苏东坡写了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最后一句写的是“世间唯有蛰龙知”。就是这句诗,被一个大臣抓住了把柄,向宋神宗进谗言。
大臣:“皇上是天上的真龙,苏东坡却要去地下寻找一条蛰龙,他这是要另立一个皇帝,要造反啊!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于是,宋神宗就把苏东坡抓了起来。因为这个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又在御史台受审。过去御史台的官署里种了很多的柏树,常常有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御史台也被称为“乌台”,这个案件就被称为“乌台诗案”。
这个陷害苏东坡的大臣是谁呢?其实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宋朝著名的博物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
沈括跟苏东坡立场不同,苏东坡反对变法,属于保守派,而沈括支持变法,他们属于两个对立的阵营。能把苏东坡搞倒,对沈括的阵营有利。苏东坡踩了这么大的一个坑,心里会作何感想呢?
内心独白(刘奕君老师演绎苏东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群奸佞小人,拿我的诗文大做文章。家中手稿已烧了大半,如今所剩手稿不过三分之一。
变法派主张以武力强推,不顾百姓实际情况,弄得民不聊生。我只为朝廷基业,为黎明百姓。乌台诗案,多么荒谬!就算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坚持上书,反对变法。为天下苍生,我问心无愧。
哎,只是此事牵连我的弟弟和亲朋好友,我心如刀绞,有什么罪责就让我一人承担吧!”
像这种结成党派互相掐的现象,在宋朝很常见。早在宋朝初年,党争还不明显,到了苏东坡那个时代,党争愈演愈烈,士大夫们按照政见、籍贯和师徒关系结成不同的党派。
新旧党争最初只是政见不同,但发展到后期,转为意气之争。宋神宗搞变法时,变法派为了对付保守派,不惜用文字狱制造冤案,让苏东坡蹲大牢。正如同苏轼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再回到西园雅集。像是这样的高雅文艺沙龙,在宋朝士大夫中非常常见。朝堂党争不断,只论风雅的文艺沙龙成了士大夫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在政治生活之外,可以兼得入仕和出世。他们寄情山水,通过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品茗等风雅之事,表达文人气节,舒展精神内核。
如果没有这些文艺雅局,士大夫的政治生活恐怕会十分凄苦无趣。也正是有了这样一场场的文艺雅局,我们后世才能了解那个风华千年的大宋时代,感受跨越千年的中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