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诗歌自然是唐诗,中国最有名也最畅销的诗集自然也是《唐诗三百首》,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接触唐诗,背诵唐诗,喜爱唐诗。
那么,在数以万计的唐诗中,公认最好的是哪一首呢?
有人认为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它曾被誉为“孤篇盖全唐”,很多人比如著名的罗振宇就极力推崇这个观点,这实属以讹传讹,其实都误解了大学者闻一多等人的观点,流传甚广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评价,只限于宫体诗范畴。
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伟大的诗歌,但并非第一。
有人认为是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曾被人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因为无论是格律还是内容,这首诗都堪称七律的典范之作。
典范绝对是典范,但七律第一则未必。
那么,到底是哪首诗堪称唐诗第一呢?
必须是崔颢的这首超越各首神作的仙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为什么这么说呢?凭什么?
第一,大数据支持。
所谓文无第一,你要做到唐诗排行榜第一名,若是主观评价,何以服众?!必须拿出一点客观依据以及量化指标。
中华书局出过一本叫《唐诗排行榜》(包括律师和绝句),编者王兆鹏,他的团队花了十七年时间,根据一些维度,比如古代选本收录次数、现代选本收录次数、历代评点次数、论文篇数、文学史点评数、网络链接综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一份唐诗前100名的排行榜。
而排在第一的正是崔颢的《黄鹤楼》,其量化指标总得分,远远超过第二名王维的那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若是看它们的评分,甚至觉得不是一个级别的——《黄鹤楼》独一档,其他诗另外一个档次,颇为当年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之感!

有意思的是,其实我们都看得出来,《黄鹤楼》对仗不整、平仄出律,算七律很勉强,在格律诗中可谓另类。
而且,崔颢出名的诗也几乎只此一首,却传世千古。
第二,业内评价。
严羽的《沧浪诗话》曾言”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更著名的是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天,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还喝了酒,趁着酒意准备题诗一首震惊天下,可当他读了崔颢的这首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上说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们知道在大唐的诸多诗人中,李白绝对数一数二,但连他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不敢写诗了,可见这首《黄鹤楼》真是好得不得了。
而且,李白因为很喜欢这首诗,后来还曾拟崔颢诗而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他写这首诗主要是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以及对奸臣当道的不满。未必是来和崔颢的《黄鹤楼》争雄的。毕竟拟他人诗作诗,水平相当就已经困难了,更何况超越原作了。
不过李白毕竟是李白,后来还是写出非常优秀的关于黄鹤楼的作品。
比如他这首最著名的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还有这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