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太司空见惯了。因此,作为主人的你,每每走进家中各种各样的门,几乎没有了感觉。
即使这样,门还坚守着对主人的承诺,而在承诺的同时,就是把公开与嘈杂挡在了外面,也把隐私与沉静留在了房屋里。公开是社会性的,嘈杂是公开社会的表象;隐私是个人性的,属于家藏,如同放在保险柜里的黄金,无法显露在众人面前,自然,沉静是一个人之沉静,一家人之沉静。
门虽然可以把空间隔个门清,但无法把时间隔离。因此,它在风雨中,在人群里,随着时日渐渐老去,成为一个孤独的老者,有时只差一场大雪把它压塌了。
七分门楼三分厅堂。
每到一处知名景区和寺院,都会经过一道庄严的“山门”。山门大多安置在山垅口,也有少部分安排在山背上。我想它的功能,就是提醒游客打起十足精神,准备爬山或者进入佛门禁地,烧香拜佛。山门设置的好不好,基本可以断定,此处风水好不好。风水好,会给游客产生愉悦感,也会让香客从腰包里掏出更多的纸票,敬奉。
大山有大山的门,书院有书院的门。岳麓书院的院门,看上去比较精致,但比较内敛,连台阶都比较平坦,也许没有了山门的雄伟,游客自然难以产生登高望远的想法,因为这是读书人的院所,求知的殿堂,收心的地方。也许读书人的登高和望远,深藏在心里。
就是祠堂的门感觉到有些老旧,且经常关门,不让外人自由进出。一个家族的盛盛衰衰,就是中国历史的教科本,一个姓氏后裔的勤学苦读,勤俭持家和他为社会付出的种种努力,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近年工作在农村,也经常会住在农村,有时间会去浏览各种“华府”,尤其别致的府门和门楼。有的华府(私人会所)占地面积之大,让我大开眼界,以为昔日的大地主又回来了。府中,虽然没有丫环陪侍,但可以看到一些园丁正在打理花花草草。
在感叹之余,也发现了主人身上暗藏的各种秘密。譬如,主人在外打拼半生,身体欠佳,只好回府颐养,这样的府门和门楼一般比较健朗,院子里自然也没有狼狗的欢叫。而狼狗出没比较多的院子,华府主人要么是刚发迹的老板,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要么是开始没落的企业主,债务缠身,人烟稀少。这样的华府,这样的府门和门楼也必定是高大威猛。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中国的贫富悬殊。这悬殊之影响可能还高过城乡差距。
但愿所有天下人生活在蓝天下,享受太阳的照耀,明月的爱抚,在得到上天恩赐和祖先保佑的同时,通过个人努力和辛勤劳作,让家门重现昔日的荣光。
陈水河整理于2018.3.13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