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小记
我想,我应该是对于吃的东西是很随便的,尤其是晚餐。或许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亦或许是因为其他吧。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了——懒,如果真要描述这些的话也只好是两个字了——凑合。因为我不吃,妻呢也不好做(一个人的饭实在难做啊)。只有孩子们在家或者老人来的时候才会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毕竟人到中年已经不可能任性或者率性而为了。
父亲接来了,这可是一件大事。如果说白天大家都忙着的话,晚上应该就是合家团聚,畅享天伦的时候。(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总是会有着文化特质在不断的为它指引着、记载着,同时又缓缓的积淀着,推动着,为它披上一袭华衣,上面星星点缀着它的过去。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无一不闪耀着历史的异彩。他的晚餐文化尤具特色。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果腹的问题,而成为家族仪式感。毕竟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家族社会,只是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导致了人生活、工作节奏的紧张,但即使这样,有些东西还是渗透在我们的骨髓深处,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随着血脉不断的冲击或者荡涤着什么,仿佛时刻在唤醒我们的归宿一样。)妻也就忙活起来了,每天下班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添水、打火、和蜀黍糁(以蜀黍糁熬粥在中国历史中可以追溯到周代吧,周发源于陕西高原,以蜀黍,高粱为主。荀子在《荀子.富国篇》中说: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冬日则为之饘粥,夏日则与之瓜,以偷取少顷之誉焉,是偷道也,可以少顷得奸民之誉,然而非长久之道也。这本来是荀子劝诫君主不欺民的,用在这里也许至少说明一个问题,粥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炒菜……只忙的不亦乐乎。忙的快差不多了一个电话叫父亲回来吃饭,等他回来了蜀黍糁和菜、馒头,菜已经端在餐桌上,而我偶尔吃点菜,更多的时间是看着他们吃或者是听父亲讲“街头见闻”。
这就是北方人的饮食吧,小米和蜀黍糁不停的调换着,食材易得,流程简单,实为果腹。
中国的饮食既有南北差异,又何不效仿南方呢?做一顿南方的养生粥又如何?(原谅,这些实在没做过,仅仅是看书而缺少实践经验。)就先从简单的开始吧。
红枣大米粥
这个应该是最简单的了。三把大米淘好,锅里添上两碗水,然后把大米倒进去煮上。之后呢抓一把小枣(约十个)洗净放进锅里同煮。如果是大枣的话五个就行,得把它洗净,枣核取出来后把果肉切成细细的短条状与米同煮。
也正是因为它的简单,连续几天之后女儿发话了,爸爸你换个花样好不好,老是这个爷爷吃着不提意见吗?童言无忌,我倒是忽视了这一点。开始了第二种我所谓的养生粥。
山药核桃红枣枸杞粥
山药一根,洗净后用干丝瓜瓤把上面的毛根剌掉(有人说把皮削掉,我是不愿意的,就像吃红薯、苹果不削皮一样,我认为它最好的营养也许就在表皮里),然后切成一个个小棱子,装在盘子里待用。核桃三个,砸开取仁儿待用。大红枣五个,洗净后掏出枣核,把果肉切成小丁子和核桃放在一起待用。枸杞约二十枚,洗净,同样待用。
当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把水添上,然后把这几样东西倒进锅里同时煮上。大约煮开十分钟左右,文火小煮,再有十分钟即可端上桌子开饭了。就这样又吃了四五天吧。那天晚上父亲回到家里忽然咳嗽起来,嗓眼中貌似有痰模样。妻对这些是相当敏感的。就问父亲是不是烟抽多了,父亲说没有啊。然后妻对我说,可能就是这几天的粥的原因,这几样东西都是温性补养的,是不是该调一调其他的呢。
这下子可难倒我了,要知道即使这些也是才学着做的啊,不过真得改改了。于是,打开手机寻找“度娘”帮忙。(我们必须感谢这个时代,很多资源都趴在网络上,就等着你去发现,去开发。)终于找到一个叫“绿豆百合莲子粥”的,就这个吧,还算是简单。
绿豆橱柜里就有的,莲子和百合还得去购置,好歹超市离家也就三百步的路程。来回六百步的路我竟然走了二十多分钟。回到家里先烧开一壶水,将洗过的绿豆(两把),百合(二十片左右)、莲子(约二十多个)分置三个碗中用水泡上。约二十分钟后把莲子芯抽出来,把泡软的百合撕成小块块儿,一块放进锅里煮上。
大约十五分钟左右水就沸腾了,这时候掀开锅盖一阵清香扑鼻。在煮五分钟后把火调小,文火煮十分钟左右就看到绿豆已经蜕皮。我是不愿意的把它们捞出来的,五分钟后关掉火焖上十分钟,成了。效果应该不错的,至少我这样认为,不过在后来的几顿中我有添加了银耳,口感跟是可以。“度娘”这个粥是要加冰糖的,但是他们都不愿意,我也只好作罢。
汲取经验与教训,好东西是不敢久久享用。三天之后就又换了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小米南瓜汤,
现在在吃这东西到时一番惬意得了,可能就像吃上一段大鱼大肉再去吃咸菜那种享受吧。或许还有一点,这东西是自己买回来做的吧……至少是这段时间因为这些面食少的缘故,我还是尝试着每顿喝半碗,也算是对自己的肯定吧,自己不吃别人咋吃呢。我倒是先自恋一番了还。
菜必须是有的,烧一个青菜,不能有一点辣椒。有时候是水煮白菜,当然也不能放辣椒,因为老爷子不爱吃。再来一个酸辣白菜或者是酸辣豆芽。餐桌上再摆一碟子水煮黄豆拌芥菜的所谓咸菜,偶尔夹上几个(根)放在嘴里慢慢的嚼,细细的品,倒真不是吃饭就像悟人生参岁月品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嗯,中国人都这样自豪的说!还有一群人(像我一样当然包括我,一副酸酸的样子)夹一筷头儿菜慢嚼细尝五味自品,而后舀一匙粥含在口中外养容颜内洽五脏,半天突出一句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因懒故,所有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直言,以便撤回。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