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我最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我一定会说:人物传记。没错,因为一部《杨绛传》,我被杨绛先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气质所吸引,一跃使杨绛先生成为我的女神和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因为一部《李嘉诚传》,我被李先生纵横商海几十年的智慧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所吸引,让我明白无论多么光鲜亮丽的人都有被挫折折磨的过去;因为一部《希拉里传》,我明白了铁娘子为什么会那么要强,而在她坚定理性的外表下也有脆弱温柔的一面。
今天读《陆小曼传》,几次潸然泪下,被一代名媛传奇的人生故事打动,也看到了她不为人知的过往和人生的艰辛不易。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哪怕在一切都完备,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宠幸下,陆小曼经历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长大后也被整个上海滩拥护,光鲜亮丽、高傲无比。可是在她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中,也一样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她也渴望爱,更渴望被爱,她也想有一个人,可以永远陪在她身边,无论歌舞笙箫,亦或是吟诗作乐。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聪明、漂亮、活泼、可爱,在社交界跳舞一流,发言得体,仪态万方,男宾为之倾倒,女宾为之目眩,连泰戈尔都对她赞不绝口。
郁达夫也曾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也曾评价陆小曼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写出的文章也颇具明清诗的特色。
陆小曼的干女儿曾这样描述陆小曼:“她从不刻意修饰,更不搔首弄姿。平日家居衣饰淡雅,出门时也十分随便。
“她没有烫发,只是直直的短发梳在耳朵后面。她的皮肤白皙,不需浓妆艳抹,只扑一点粉,就足够光艳照人。
“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说出的话既聪明又好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再见到一个女人有干娘的风情才调。”
当然也有很多人夸赞陆小曼的美貌,同时也就免不了说她红颜祸水。而凌叔华却说,陆小曼的错,是一般女子常有的错,但大家对她的错却太过苛责。
陆小曼的确才华横溢,在戏剧、文学、绘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其中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她与徐志摩之间突破伦理的恋情。
19岁那年,陆小曼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王赓虽英俊潇洒,少年得志,但终究一介武夫,不解风情。陆小曼22岁遇上徐志摩,相识相爱。而在当时,两人都有各自的家庭。
许多人认为他们破坏了传统礼教,但对于身边人的非议,她从不辩驳。陆小曼就是这样一个生性聪慧、多才多艺,备受争议却不辩白,漂亮多情、勇气十足的中国女性。
对于陆小曼,自由似乎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或许年轻时的陆小曼,贪图富贵,喜欢纸醉金迷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方式不能完全归结于陆小曼的颓废,而是家庭背景带来的影响。
家境的殷实以及父母的娇惯,导致陆小曼对于金钱并没有概念,以至于结婚后给徐志摩带来了巨大的生活负担。
追求自由的极端就是放纵自我。陆小曼年少时并没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最终烟瘾如梦魇般,缠绕着她的大半生。
在陆小曼生活的年代,“自由”二字,是不允许出现在女性的字典中的。所以,陆小曼为自由付出的代价,远不止被烟瘾折磨那么简单。
而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仅要承受丧夫之痛,还要承受着来自丈夫的家人及朋友的指责与谩骂。
有时候,不是挫折磨练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而是困难激发了她的勇敢。
或许陆小曼一直是个勇士,不论是在逃离包办婚姻时,还是在面对他人非议时,她都表现得义无反顾,直面这一切带来的任何影响。
对于陆小曼的爱情,我无法评价是否算作美好。徐志摩生性多情,婚后也是处处留情,而对于陆小曼来说,徐志摩则是唯一。
她为了徐志摩,可以拒绝其他男人的任何好意,可以为他守寡几十年。
陆小曼对徐志摩的真情及忠贞,试问又有几个女子可以做到陆小曼这般?
这样不对等的爱,是否也让陆小曼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我不得而知,可是,相对于爱而不得,陆小曼应该是幸运的。
她可以为爱人付出,可以和爱人花前月下,也可以得到爱人的宠溺。这样简单的爱情,可能比成为徐志摩的唯一,更为重要吧。
若是没有陆小曼的勇敢,可能就不会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这段佳话。
若是陆小曼真不负王赓的一片深情,可能徐志摩也不会留下那些旷世诗篇。
若是没有徐志摩的突然离世,也不可能有画家陆小曼。
晚年的陆小曼,生活凄凉,无依无靠,也无子女承欢膝下,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生从不会有如果,可能对于陆小曼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虽然最后的路,走得孤苦,但尝尽了世间百味的陆小曼,在弥留之间,想必也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吧。
读完整个传记,我不禁开始感叹人生,生命无常,天生长得漂亮的人,虽然比别人更有优势,不过不一定活的漂亮。而活的体面和漂亮,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美貌无关。我常常在想,小曼的这些从喜到悲再到平常的经历,给她的人生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经历过和最爱人的离别,她会改变自己吗?或如果她的选择不同,会不会有一个更精彩的人生?
关于这些,我无从得知,但我觉得不管经历过多少大喜大悲,不管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陆小曼她最终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就像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前半生顺利的杨绛先生有着美满的婚姻、懂事的孩子、渊博的学识,虽不是大富大贵,不过也活色生香。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个最爱的人都离她而去,最后留下她一个人孤独度过晚年。
可杨绛先生并没有被生活打败,一段时间后,渐渐从悲伤生活中走出来,适应一个人的生活,闲暇时照常读书写作,甚至还整理钱钟书先生的文稿,把对女儿、对丈夫的思念,都幻化做饱含深情的文字,最后,没有遗憾的离开,去找她的钱钟书和钱媛去了,“他们仨”也团聚了。
我想,在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也曾经历过和杨绛先生一样的心情,也想过自杀,然后和那个世界里的爱人重新团聚。但,她没有,她们都没有,她们知道,唯有好好活着才是最大的希望,也唯有好好活着,才能够表达对已远去人的深爱。
最后,当离开这个人世间的时候,经过了所有的好坏、美好、不美好,自己也能够踏实的走了,这是不平凡的一生,也是坚强无悔有意义的一生,更可以自信的说:人世间这一趟,我没有白来,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体验的也体验了,再见。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