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一日

01

2025年10月1日这天,在邯郸文学馆参加完“邯郸故事”颁奖后,崔东汇老师说在住院反对拜访,以至于联系张记书老师也找不到因头,陈局和我只得坐公交车返回肥乡。

到肥乡已经错过中午的饭点,陈局提议在他家附近的小饭馆凑合一下,他回家掂瓶酒。我看了看有家羊肉包子铺还能弄两个菜,便踱了过去。

几年前,有位我教过二十多年的学生问我:“老师,您说咸亨酒店里,唯一既穿着长衫又站着喝酒的人,是谁?”

他知道我教他时教的是生物课,这时来问我,是获悉我参加了作家协会,也或许有别的意思。

我没有犹豫:“孔乙己!”

他讪讪坐了下来。

当时是过年的学生聚会,出于尊重,我们一些曾经的老师来走个过场。不方便多在场,有了个形式我们也要走。他们需要拜年,我们也需要。即使之前有再多的隔阂,过年时走多了,一切便从头开始。

这就是我们当地过年的文化。

我踱进羊肉包子铺,就是学的孔乙己的样子。

因为当老师近四十年来,摆了孔乙己的谱,却没有教会学生茴香豆有几种写法。今年快六十岁了,再找找感觉。

时时找年轻感觉的老人,永远年轻,哪怕是“孔乙己”或“阿Q”的那种心态。

02

上月份在张记书老师的鼓励下,出版了我今生第一部散文集《岁月的痕迹》,崔东汇老师为之写了序。我这次表面是送书,实质上是感谢。

张记书老师20世纪一篇《尿炕》,风靡世界华人界。这次为我写的跋,对我的字句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但这种解读,相当于洪七公为笨拙的郭靖,赋予了能排山倒海的降龙十八掌。

我也说过多次要拜访张老师,可始终不得其地址。其实说白了,他们就是怕我花钱。我很理解,因为都一样。

记得在七年前,第一次参加邯郸市散文沙龙时,市作协副主席韩冬红老师就说过,都是一群爱好文字的清贫者,直来直去,少一些庸俗。

直到我真正坐下去,写了几百万字以后,我才明白,那种清新的,每一个呼吸都是麦苗味的世界,每一个联想都是白雪公主的天空,是真的能让灵魂变得洁净轻盈。

科技的尽头是玄学我不相信,但物质的尽头是精神,我却深信不疑。

没等陈局张口,我要了青椒炒鸡蛋和干椒炒豆腐。陈局没办法,叫了15个羊肉包子和两碗鸡蛋汤。包子是我8个他7个,理由是我年轻。鸡蛋汤是整个上午没喝水,补充电解质。

陈局比我大十岁,是我文字路上的老师。但他从来没有老师的架子,当我请客时,总是拣最便宜的菜点。

这次他请客,我只好先下手。

03

不知道什么时候爱上了文学。除教育方面的期刊外,我第一次进入《邯郸晚报》的纯文字,是那篇《一块表,让我战胜了高考》,也不记得是哪一年。

但我永远记得参加作协,是在2018年。

不必说区作协市作协的师友们,更不必说外区县市的同行们,我感觉每到一地,围过来的都是寒冬送柴般的温暖。这与我多年迎来送往的强颜欢笑,有迥异般的违和感。

这让我感到很有意思。

竹林外说,人活着有意义固然好,但若是能有意思,更好。

我知道我拙嘴笨腮,但能用文字弥补,让自己和人交往中有些趣味,便觉得很舒心。

然后我在作协扎下了根。

这次我获奖的篇目,是《肥义:战国英雄谱中的忠国之臣》。

我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在了解肥义的生平外,明白肥义为了国家百姓的平安,甘愿与赵武灵王撕裂,用肉身相护赵惠文王,慷慨赴死的那种担当。

人生路上都要面临许多岔路口,是像公子成那样躲起来,还是想象肥义那样站出来,考验的是一个人平时修身养性的格局。

韩主席安排我发言,我就说白了肥义“忠国”而不是“忠君”的观点。

心里想着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是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两千年的肥义,早已教给了我们怎样在问题面前选择。

04

这次获奖,应该感谢那次参观邯郸驿的经历。在游览邯郸书院后,韩主席对我说,你是肥乡的,写一下肥义的故事吧。于是才有了今天我发言时“命题作文”的表述。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组织这次“邯郸散文沙龙”暨“邯郸故事”征文颁奖,场地的安排,座位的设置,获奖作者上台的顺序,发言先后,包括终场时合影,甚至散场后物品的归还,都是很让人头痛的事儿。

吃点苦没什么,关键是既吃苦还被埋怨,一般人都会破防。幸亏邯郸散文学会没有那样脆弱,所以从2008年起,就有了“中国散文之城”的荣光。

安排颁奖前,有个散文沙龙时间,这次的主题是对刘亚荣老师散文《十六方.蚂蚱飞过潴龙河 》的点评。

韩主席点名让我评论时,我向来实话实说。我说我是个农村的孩子,通过高考进入了县城。凭着不能忘本的信念,参加工作间,只要乡亲们找来,总是有求必应。赔钱赔饭是正常。

蚂蚱是自己,潴龙河就是家乡。即使你龙飞九天,落地还是一抔泥土。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了生养自己的父老乡亲。

韩主席批评我,如果让你做犯法的事也干?我知道她是说笑话。事实上,乡亲们找上门来,即使你端上一杯白开水,也能暖热他们那颗只为自己能安宁的心。

也许机缘的不同,从家乡飞出来的人也不同。历史上有陈世美,现实中有高家林,忘了自己从哪里来的人,比比皆是。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拿笔杆子的人的呐喊。

笔杆不多重,无志拿不动。

这次在新开馆的“邯郸文学馆”墙上留言,我说:让地方文化如雪入泥土般深入人的内心。这种潜移默化,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精神增长过程。

05

本地青椒炒鸡蛋,一直是我最好的佐酒菜肴。我知道别人是花生米,可我的家乡没有沙地,粘土中的辣椒是越摘越旺,而鸡蛋始终有麦秸味的甜香。

因为小时候母鸡嬔蛋的窝,经常铺着一层麦秸。

豆腐更不用细讲。田间的黄豆秧子,晒在路边、房前、房后都一样,干了锤烂,搂去豆秧,豆子再泡软了上磨,豆皮、豆浆、豆腐脑、豆腐,甚至豆渣,应有尽有。

即使吃只炖野兔,也喜欢肉丝里的土腥味。

当然,羊肉包子里面并不全是羊肉,伴以的大葱,同样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田里埋小葱秧的时光。

老板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身材娇小却一脸风霜。陈局知道老板是曲周人,趁着店里只有我们这一桌,说我老伴和她是老乡,便聊起来了家长里短。

没想到老板说,这房子是租的,明年就不干了。

我们急忙问,老板说,开春儿媳妇要上班,需要自己去看孩子,关键是这里房子质量差,客源又少,赚不了几个钱。

确实,一个多小时,只有我们两个人,陈局结账时39元,来时还带了一瓶酒。

前段时间上邯郸参加小小说沙龙,王中老师的《包子》被评论后,孙琳老师的《一个包子》,张记书老师的《1960年的包子》,让人一次次细品生活的艰难。

想想也是,人生在世,谁也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2025年10月1日于肥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下午,永涛主席带我们参观了黑脸烫面包。通过和老板深入的交流及对操作流程的进一步了解,让我感叹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
    路福阅读 4,540评论 2 5
  • 那年,我十七岁。在这个青涩和稚嫩兼具的年龄,我离开家,到不远的一座小城上师范。 那天,离家时,父亲背着沉重的行李,...
    灯火阑珊12阅读 5,096评论 0 0
  • 好安逸,随心所欲的小日子就这么开始了。中午跟老公开车去给上高中的女儿送厚被,十一以后天气冷了,孩子懂得自己照顾自己...
    静水流深koko阅读 682评论 0 0
  • 十月一号,是新的一个月开始,十月的开始也是九月的结束,二零一六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而自己与过去一年前彼时的我的确有...
    羲子阅读 1,001评论 0 0
  • 一、聚餐 因为都有着崇明师范学习毕业的基因,因此我们几个对少年时校内集体大食堂咸肉菜饭的味道都有着特殊清晰的记忆。...
    亁乾阅读 3,07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