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金一南将军所著的《为什么是中国》称得上是一本好书。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这本书能引发你的思考。它不仅是让你沉浸其中,而且会让你在读的过程中,不时地停一停,想一想。一本好书,应该能深刻影响读者走向未来的方向,《为什么是中国》就是这样一本书。
全书共八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依次为:(一)散沙——山河破碎时的世道人心;(二)变局——歧路惶恐间的挣扎与徘徊;(三)星火——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四)重生——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五)醒狮——朝鲜战场的鸟瞰钩沉;(六)利益——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 (七)制胜——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八)大势——世界格局走向的理性瞻望。
掩卷之后,我们会深思: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纵然国家贫弱,但也不乏勇于在水火中救中国的先驱,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担当起了民族救亡之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建军强军之路,中国共产党如何锻造出一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民军队?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策,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我们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金一南将军的观点,既能激起读者的共鸣,也能引发我们更深刻的思考。
读这本好书,我们可以给学生上一节思想政治课。作者告诉我们:“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真人前仆后继,追寻真理救国救民,我们很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徘徊。正是这些真人点燃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之火,才使我们至今未曾堕落、未曾被黑暗吞没。”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想要通过君主立宪救国的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天下为公”的孙中山,都称得上是“真人”,但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因为“毛泽东不再把民众当作包袱、改造的对象,而是作为动力,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最巨大的力量。”依靠这无穷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们的幸福,就是我们当代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责任。
读这本好书,我们可以给学生上一节历史课。“一个1921年成立的政党,一支1927年创建的军队,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而对手掌握全国资源,掌握国外援助,掌握一切执政者所能掌握的优势,竟然在二十多年里全盘崩溃,灰飞烟灭。这个党和军队的力量的真谛在哪里?”金一南将军给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尽管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便举步维艰,红军更是在一次次的围剿中损失惨重,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勇于纠错,敢于创新,最终从惨败走向胜利,迎来了红军的涅槃重生,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抗击侵略者,他们把民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为侵略者垒起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打破了日本统治者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这就是取得胜利的关键。金一南将军还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历史观,要正确地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的作用,要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看待历史人物。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发奋图强,继往开来。
读这本好书,我们可以给学生上一节语文课。这是一本政治性很强的书,但是读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时而使人扶额沉思,又时而令人热泪盈眶。他不仅是在讲述故事,而且常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勃发于文字之间,让读者感受到一颗热切的心在跳动。写到杨靖宇将军,他说:“什么是中国的脊梁?什么是中国的血性?什么是中华民族永远不灭的灵魂?……就是这些人用他们的脊梁,硬是扛起了整个民族的希望。”这样感人肺腑的抒情语言,比比皆是,震荡人心。粟裕、李良辉、王三欣、陈伟文、张永义……不再是一个个让我们陌生的名字,在生动的叙述中,在感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铁血丹心的军人,一个个心怀报国之志的硬汉,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
读《为什么是中国》这本好书,我们每个人上的是一堂人生课:志存当高远,自强永不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奋斗,有牺牲,有人彷徨动摇,有人坚持不懈。唯有追着光明奋力前行的人,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