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晚上改成了22:30休息,因为做到了,所以,早晨起来的时间变早了,而且完全不需要闹钟了,这是让我欣慰的~~
01 保持对时间的觉察
在过去的一周中,我开始有意识地觉察时间,时间花在哪里了?每天的时间重心里是否足够投入与专注?……
当我开始关注这个部分的时候,发现时间饱满颗粒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充实,那感觉无比踏实~~
就今天早晨的时间,完成起床必备事宜,冥想加运动的时间,评估了一下,刚刚好,而且在过程中因为保持足够的专注与投入,就有了应有的效果,汗出的很通透,浑身舒服~~
今天会是更加美好的一天,你的关注在哪里?有重心有侧重,哪里就更容易出成果~~
保持对时间的觉察,这个其实并不容易,有很多时候,大家都陷入了“驴拉磨”状态,像陀螺一样转不停,每一天都看似特别忙,结果一天下来,累得够呛不说,也没什么成就感,有时候,反而感觉很空,空荡荡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走向创造价值和出成果的方向!
02 检验其成果的质量
我们学的再多,懂得再多,认知调整的再透彻,如果没有落实到有意义的行动上,一切都是虚妄,都是假象,陷入自我欺骗中!
何为有意义的行动,也就是说,当你认知一调整,你一冲动,开心得不得了,连思考都没有进行,就莽撞行动,极有可能得到一个不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初期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形成挫败感,致使自己不相信!
那么可取的路径是什么呢?到底怎么行动呢?有两个可以参考的标准:一个是对最差情况的充分考虑,问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能接受是最好的方式,接受不了,就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你到底在期待什么?(这种情况依然还是认知没有达到预期!)
一个是对成果的质量保证和价值验证;这个就是一个奋斗的目标,不会达到完美,能做的就是做到当下最好的水平,再一次又一次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提高。
接纳各种情况,提升适应度,保持内心足够开放。
比如,我最近在尝试新的方式建立社群里的空中课堂,以往体验过N种方式,最早开始用的时候,经常遇到的就是各种突发状况……
所以我就很明确,做好了因应准备,因为这才是常态,有很多内容都是放在实践中的,理论上的“教”是不会完全学会的,像开车、游泳这样的,你自己不体验,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和驾驭!
03 调整众角色的切换
在角色中的投入与专注,在做事情中的完全沉浸,并不是意味着就忽略其他部分,这里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角色切换能力,一个角色背后代表着相应的需求与需要。
比如,我父母现在对于我的依赖,去年我上高阶班的时候,由于太投入和沉浸其中,我父亲在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终于忍不住说,“别的都没有问题,就是一定要注意身体,得劳逸结合,看你太拼了!”
今年,因为这个特殊时期带来的挑战,让我再次进入那样的状态,前几天,他们又开始表示更多的关心,而实际上这个背后是,他们对于我这个女儿的角色的需要,就是我抽一些时间可以跟他们说说话、聊聊天,我现在很重视这个部分。
再有一点,就是我终于做到了早睡早起,这个是真正地为我自己,他们也是很欣慰。
人生中,我们的角色有一些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一旦被赋予了这样角色,就卸不掉了,比如父母,很多父母们都知道应该关心孩子,也都清楚为孩子尽责尽职的重要性,然而,潜意识里依然在逃避,想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推给别人,比如,学校的班主任,补课机构的老师等。
那种,到了孩子上大学了,我就真的可以很轻松了,似乎那个时候,就是一个真正解放时刻的到来,而事实上是,你避不开,如果前面欠下了这个债,后面迟早得还!
倒不如好好适应角色,通过自身学习、实践,获得成长,支持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享受角色带来的幸福感与价值感,保持弹性,自如切换,在每一个角色中就投入做好,需要切换的时候,就迅速调整转移,这才是学以致用的良好通道。
每一天问问自己,我足够用心与投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