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想要占据,就必须舍弃。
【字数】793
【正文】
我是一个纠结的人,喜欢拥有,却不爱舍弃。每次整理东西,总觉得这个有回忆,那个还能用,最终很少舍得扔。曾经一直觉得,极简主义的惬意,大约是跟我无缘。
没想到,因为生活中的这个习惯,让如今想清晰定位的自己,同样陷入了迷茫。虽然锁定了文案写作,那到底专注哪方面呢?
写作技巧?亲子育儿?家庭情感?个人成长?热点话题?阅读分享?想来想去,哪个都想写,哪个都会有受众,哪个都可能带来粉丝,放弃任何一种都觉得可惜。
读完《抢占心智》第二章,困扰已久的问题,突然就有点豁然开朗了。书中说,人们往往将目光放到了“占据”两个字上,其实在这两个字的背后,不是占据,而是舍弃。
是啊,我从来都只认为,舍弃就是失去,跟得到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实际上,正如作者所言,“一个品牌另辟蹊径就必然要放弃一部分受众群体”,没有这种勇气,哪能深挖一个极致细分的领域呢?
如果想要打造个人品牌,我眼下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舍弃竞争对手多,且暂时找不到差异化的写作领域。比如,教写作技巧的大咖太多,我自己除了工作经验也没有其他成绩背书,直接放弃;亲子育儿领域的牛人多,入行也容易,少去触及……
最终,我决定主攻家庭情感领域,做一个温暖的写作者。为什么选这个方向呢?
第一,现在各种流量吐槽文太多,虽然转发阅读都很棒,但吐槽老公、孩子只是一时爽,最关键的问题根本没解决,更不符合我的价值观。不如倒过来换个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家更温暖。
第二,很多朋友都说我的文字很温暖,那说不定,温暖就可以成为我的代名词。恰好本人也喜欢这个定位,自然就有动力去做。
第三,现在很多人都对婚姻没有信心,但没人会拒绝温暖且其乐融融的家。按这个角度讲,也算是受众需求。
当然,为了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偶尔也可以写一些其他类型的文章,只要主攻方向保持不变就可以。
往后余生,聚焦专注,做一个更温暖的人。
写作思路清晰,没有被多个名词绕晕,始终围绕围绕一个主题娓娓道来。
前一部分写自己现实的疼点,问题
接下来由今天的文章谈启发
最后结合自己谈自己的定位如何舍弃。
【标题】用你的特色为自己开路
【字数】649
【正文】刚看完第二章的时候还有点发懵,看了一些老铁的打卡才摸到重点。我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闷头做事,没想过竞争,更没想过也做不到封杀同类的竞争品,毕竟是个人服务,个人色彩很重,但是如果以后要扩展的话,就得格局大一些,考虑整体的布局,还有许多要成长的地方。
我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虽然时间这么有限,很少的工作时间还不能聚焦。我的服务范围包括情感教练(里面又分清醒分手,召见真爱和其他的情感咨询),创伤疗愈(涉及抑郁症等心理症状)和新手教练的培训(又分技能培训和获客系统培训),无法做专注高效的心智进攻,产品特性就不明确。
其实以上任何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做深耕,以上各项我也都有第一和唯一的标签,可就是因为没有选择“一个”领域,导致我的第一和唯一没有真正被很多人知道和了解,也没有占据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智。
还有我的服务特性我不知道怎样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呈现给消费者,内在工作到底是什么意思?深度工作是怎么深法?我的客户都是深入沟通之后转化的,通过一个广告语,怎样说清楚我的服务是什么?这些也是我希望通过学习能解决的问题。
之前跟Janet聊天很受启发,她做精力管理,而精力管理里面包含了饮食,睡眠,健身,情绪管理,减压,等等。所以她也是每个小领域的专家。但是她的标签明确——精力管理师,用一个名称涵盖了其他的小领域。
我也许可以考虑这种思路,用一个标签涵盖我所做的所有事情,让它们成为新标签的子项,然后在这个领域集中火力,抓住一部分用户的心智,让他们记住我,需要的时候想到我。
没有金句,没有精典案例,只有对比文章观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喜欢这样的思路。
自身的思考才是真收获。
把我们身边的老铁作为案例,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