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的“理想国”仅是自我对话后的无稽编纂,或与柏拉图的哲学对话体著作《理想国》有所援引,但仅仅是某种自我“对话”吧!
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理想主义动物,只为“撮合”内心深处的某种期许,一种填补骨感现实的虚妄罢了。
寄人篱下,还奢望人情温暖;资本家的价值体系里,“贫瘠”的劳动者在有幸拥有一份正负有偿工作日的施舍后还妄图外加“感同身受”;哪儿有如此多的“适宜生存”,不过是自然理想主义的平和共融罢了。
明A暗B的词语组合太多,沉思自问的每个瞬间,不过是为自己赢得一份思考时的慰藉或倏然的抽离,自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能像被挤入墨水的烧杯,大抵需要三倍的清水才可慢慢释然吧,这大概还是向好的结果。
不被“以儆效尤”已是幸事,“旁征博引”与“联系上下文”的故事里从来都会“意有所指”,只为让“熵值”增长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
“理想国”里但求内心舒然,“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吾非圣人,但求无伤!
行至将止处,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