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流》序一后感

最近书荒,复读了心流。第一次读心流的时候是跟别人一起读的,每天基本60-70页,阅读压力很大,所以有点囫囵吞枣,读完甚至连整理思绪的时间都没有,连填鸭式阅读都算不上。这次虽然也是阅读的很快,但是还是决定记下此刻的感受。

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郑也夫先生写的序,共25页,第一次看序写这么长的篇章的,感觉郑先生是一位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文章锱铢必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达到心流的可爱的人,查了一些郑教授写的文章,他比较喜欢剖析现实中常见的现象背后的故事。

回归正题,我最先被提起兴趣的话题就是无知者无畏,这个论点很难不被认同,因为懂得少所以害怕的事情也少,当然这是对普通情况来说的,因为我们现实中很少把事情了解到百分之百。对于一个比较胆小的人来说,一点不知道不恐怖,完全了解了也不太恐怖了,只有似懂非懂保持朦胧感最可怖。

其实郑教授的序相当于将心流这本书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了简化和剖析。理解心流不得不提精神熵,所谓的熵就是一件事情的混乱程度,我很认同他提的心流是一件事情从无序变得有序的过程,简单来说应该是把所获取的复杂混乱的信息进行整理规整内化于心的过程吧。

心流大多发生独处的时候,容易产生心流的群体,大多是在各种情况下能找到乐趣的人。简而言之,就是心流活动存在着动态化的与自身技能相匹配的挑战或者说是目标,在不断征服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收获愉悦感或者个人价值。

之所以特别佩服郑教授,还在于他列举的好多例证,不愧是社会学家。例证过多,就不一一枚举了,但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对于现在工作的预测,郑教授预测随着机器化人工智能化的普及,职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会大大减少,拥有的闲暇时间会普遍上升。那什么会消化这些日益增长的闲暇时间,就是瘾。很多人谈瘾色变,其实瘾只是一种喜好某项活动的现象,它本身并不带有褒贬的色彩,带有褒贬色彩的是它所附着的活动,对于活动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的有所取舍的瘾,将会将人群分流,且会产生越来越大的鸿沟。

最后之所以说郑教授锱铢必较,在于郑教授对于这本引渡到国内的国外著作书名翻译的在意。为了书名,他联系过国内出版社,联系过国外原作者,这种坚持并实现自己认为正确事情的能量,就是我最喜欢的少年感,在我心里少年感恰恰是敢于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敢于打破现在追逐未来的热血和勇气,它可以让人轻易的感受到内心的悸动,感受到活着的温度。

读完了序,写完了读序的感受,挺好的,我也将我所看到的内化于心了,分享给和我一样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