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十里中心学校汪琼
我们和睿的战争,没有她和心里不平衡的战争久,更没有每个女生必然面临的这场战争久。
我忙时,班级的事务都是夏老师照看着,她以数学老师的理性与分析,对孩子的状况明察秋毫。有天出差回来,夏老师很委婉地跟我提到睿:因两块钱,将一群同学牵扯进来,怎么问都说不关她的事,眼神如铁似刀。
这是睿一贯的态度。上次她奶奶给了她弟弟两块钱,说是一人一块。不知弟弟怎么想的,反正没有分给姐姐。睿从弟弟铅笔盒里拿了那一块钱,弟弟不从,她就将弟弟揍了一顿。同学告到我这儿时,怒火腾地起来了。睿的弟弟虽顽皮,但心智未开的小男孩,有着几分单纯和老实,尤其是被表扬时憨憨地笑脸,很能驱散寒冷的,我心底还是很喜欢这个成天脏兮兮的小男生。尤其不能理解的是:为了一块钱,打自己的亲弟弟,我一向信赖的、能干的睿怎么做得出来?叫姐弟俩过来,弟弟老老实实交代,睿各种说辞被一一澄清后,摆出打死不认错的那张脸,眼神死死地恨恨地看着我,看得我一肚子鬼火:“不认错是吧?那今天阳光课程不要去上了,想清楚再去。”睿突然放声大哭,泪水江河奔涌,哭得气都喘不过来,但就是不说一句道歉。这一个犟劲,比我尤甚。
我只得自己找台阶下,让她先去上课。睿抹着眼泪去后,夏老师说:“这孩子其实也可怜。家里重男轻女,一直拖到弟弟可以上一年级才上学,就是指望她照顾弟弟。父母常年不在家,奶奶没文化,功课辅导不了,作业班只让弟弟上,不给她上。这是我们看见的,还有我们没看见的呢?估计受了不少委屈,心里大概有些阴影吧?”
我听着夏老师的话,忽然明白作为老师,像医生一样,一眼洞悉学生心里病根的能力多么重要。这个时代,大人小孩都有心伤心病,都需要对症下药,唯有先找“症”,后寻“药”。否则想当然开药,劳而无功事小,害人害己可是没有后悔药!
药!药?药……这半年看着睿的起起伏伏,束手无策的我四处寻药。踏破心鞋无觅处,有一天晨读,忽然想到自己的故事,试一试也许有用?我将睿叫到走廊,雾霾天,睿也是一脸雾霾。
“睿,你是不是觉得家里人只喜欢弟弟,不喜欢你?”我单刀直入。
她还是那种眼神直直盯着我,不点头也不摇头。
“你这种心情汪老师也有过……”同理心让睿眼神闪了几闪,出现问号。
“中国人普遍重男轻女,不是你们一家。我有个哥哥,从小就比我聪明、长得好,周围的人总是将我们比来比去,都认为我是个丑小鸭。家里炖的鸡蛋羹,我知道是为哥哥做的,从来不碰。但那时候我心里就想:如果大家都偏心男孩,都认为女孩没有用,我是不是应该更努力让人家知道其实并不是这样子呢?”那一刻,睿眼神里的戒备、恨意忽然像柏林墙一样坍塌,泪光像雾气一样在眼里升起。
“你现在的待遇应该比老师那时候好多了吧?”她秒速点头。
“每个人都可能遇上很坏的情况,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态度和行为,让坏事变成好事,不是吗?”睿突然的笑容像阳光推开雾霾,那一刻我发现睿长着很和谐的五官。
奇迹如果发生,背后一定有错综复杂的理由。跟小孩接触日久,日渐发现,孩子的品行、学习等障碍,大多与智商无关,多是环境问题或心理问题。解决了根源问题,源清流洁,其它的都会顺流而下:睿的字写好了,推荐她参加学校写字比赛,拿到二等奖;再不想方设法挤兑比她优秀的同学,当我在表扬学生时,她的掌声第一个响起;清晨到校,带着一班女孩子擦窗户、走廊、讲台等。那曾经的狭隘、计较、暴烈消逝不见,教室里常常挂着满月般的一张脸。最让我松了一大口气的是:因为她比同龄孩子大,点子多,在女孩中很有影响力,她顺起来,她身边几个女孩子也跟着转了正。对懵懂的、缺乏分析和判断的孩子而言,同伴的影响远远超过老师和家长。这可能是擒“贼”先擒王,对教育的启示。
但对“教育”一词,我越来越保持警惕和怀疑。从一年级第一天开始,我就在“教育”睿,她并没有变得更好甚至越走越远,直至走廊上的那次聊天。我很希望我能用什么词来代替“教育”这太过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大词、空词、陈词,懂得?影响?相信……归根到底,所有的森林都是自己长起来的,而森林脚下的那片土地,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