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书买了两年了,时常放在书桌,却不敢轻易翻动。也许有句话说得对,看书的最好时机是刚买完,然后走进一间咖啡厅迅速阅读,这是最高效的阅读。因为对书的热情还在。
随手翻开一页,“音乐是真正的通用语言。音乐讲述的不是事物,而是纯粹的悲喜。虽然音乐不直接诉诸头脑,对心灵却有千言万语。”立刻引起共鸣,愉快从中间读了起来。以上关于音乐的部分出自叔本华《箴言集》里的《论美学》。
今天主要看了《谈书籍与写作》。里面主要讲了作家的划分、作家价值的评判标准、思想风格的重要性、写作的艺术原则、技巧以及文学史中作家的悲剧性命运。
总结一句话就是伟大的作家同时必须是一个思想家,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一、作家的划分
作家分为流星、行星和恒星三种。
第一种,短暂;第二种,因为离得近持续的时间更长一点,但影响仅限于同行者(同时代的人);只有第三种始终不变,牢据天宇,靠自身发亮,影响及于各个时代。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经典的缘故,因为他们是靠自己在发光的。这种思想的高度和开拓性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家分为“不得不写”和“为写而写”两类,前者是有想法和经验,自觉需要与人分享;后者为赚钱而写作。他们思考是为了写作。他们观点暧昧不清,不精确也不清晰,通篇只是为了把字填满整张纸。只有不得不写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最伟大作家创作出最杰出作品时,都没有报酬或者报酬极少。西班牙一句谚语说得很妙:荣誉和金钱装不进同一个口袋。
作家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写作但不思考,写作素材取自记忆、回忆录甚至别人的著作,这样的作家人数最多;二是边写作边思考。为写作而思考,这样的作家最常见;第三类很罕见,他们写作只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动笔之前他们已经思考了很久。只有第三种人的书最值得一读,因为“作家所写直接出自自己的头脑”。
二、作家价值的评判标准
书是思想的媒介,是作者思想的纪录。这些思想的价值在于质料或者形式。质料多种多样,一切经验的素材,即狭义或广义上符合历史或自然规律的都属此类。质料属于客体,对质料的思考属于主体。“理解质料所采取的形式,是思想的内容,这取决于主体,这样的书如果值得称道、卓尔不群,作者也是如此。”,一个值得一读的作家得益于质料越少,甚为人知,越被广泛采用,该作家越伟大。
简言之,一个作家的作品如果越能反映普遍的人类情感,越能洞察人性的复杂多变,并通过巧妙的艺术表达传递给读者,这样作家便是伟大的。可惜的是,有时比起鸡蛋或者牛奶来,人们更关心的是那时下蛋的鸡或者挤奶的牛。真正伟大作家只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他并不太引起人们过多关注。事实却是,人们更多的谈论歌德其人而非其书,他们付出更多辛苦研究浮士德的传说而不是浮士德本人。好比一个人看到美丽的伊特鲁里亚古翁,只对颜料和粘土做化学分析,对其造型和图案视而不见。
我想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吧。比起爱思想人们更爱八卦。或许这是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生物本能。
三、思想风格的重要性
要对一个作家的价值暂作评价,不必了解他思考了什么,以及他的思考建立在什么之上,因为那样就得通读他的作品,第一步,了解他怎样思考就够了。作家的风格提供了一个确切的参照。“风格是思想的脸,比身体更少欺骗性。矫揉造作的风格好比做鬼脸。”
好的风格的第一个标志是言之有物,实际上这也足以构成好的风格。作者最厌烦的就是言语之乏味和面目可憎,想必读者也一样。举个不恰当的比喻,食物要精美,装食物的盘子也要好看。语言就是那个盘子,思想便是食物。
四、写作的艺术原则、技巧
雅训实乃一切写作之源。说话像写文章,则显卖弄、晦涩;写文章像说话,一样遭人唾弃。经过清晰考虑的思想很容易找到适当的语言。一个人所能想到、总能用清晰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出来。措辞艰深、混乱暧昧的人并不真正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真理是最为赤裸裸的,其表达越简洁,影响越深远。关于人生之虚无,滔滔雄辩不如约伯的话更有力量“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凡属冗余,皆为有害。
草率动笔等于作者坦承并不看重自己的思想。只有坚信自己思想的分量和真实性,作家才能产生热情,才有不屈不挠的意念,去探索如何将思想表达得更精巧、有力动人,就像我们只为圣物或无价艺术品使用金银制成的匣子。
像建筑师盖房子那样写作的人少之又少。建筑师要事先画图纸,考虑到最小的细节;大多数人写作像玩多米诺骨牌,他们把句子像骨牌一样一个个摆在一起,一半有意为之,一半无心使然。
写作的最基本原则,一心不可二用。不同同时思考或表达两个念头。
读作家的作品并不能学会任何文学手法,除若你已掌握这些手法,已有此倾向和潜质,通过阅读使得已有的手法加强。这里的意思在我的理解就是要读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找到有共鸣和借鉴学习的作品,并深入学习下去,带着目的去观察才能有收获。厚积薄发,自身的积淀到了一定程度,有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这里向伟大作家学习的就是艺术的表达形式了。
五、文学史中作家的悲剧性命运
“买书是件好事,如果能同时买到读书时间的话;但人们通常误以为,买了书就等于拥有了书的内容。”我也有这种幻觉,书越囤积越多,真正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当然并不是每本书都值得阅读。“不买书的诀窍十分重要,重点在于对于那些红极一时的书要不去理会......为蠢人写书总不乏读者。读书的前提是读好书,不读坏书,因为人生苦短”。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薛西斯一世看到自己的大军,想到众人当中没有一个能活过一百年,不禁落泪。看到汗牛充栋多书籍,没有一本能活过十年书,谁又能不潸然泪下”?
作者希望能有一部文学的悲剧性历史,表现出以下真理:“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善与真如何忍受恶与假的统治;每一位真正开启人类心智的人,每一个艺术大师,几乎都成了殉难者(我立刻想到了梵高和张纯如,这位柔弱的女子把日本的大屠杀真正纪录到了人类历史里,让人类去反思去惊醒,让人类不要忘记人性中的恶魔和天使,让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点,向她向他们致敬!写到这里想哭);除了极少数例外,他们饱受折磨,贫穷凄惨,不被承认,无人同情,无人追随,无能之辈却名利双收;他们的命运就像《圣经》中的以扫,在出门狩猎、为父亲打野味时被雅各骗走了长子的继承权;尽管如此,他们对事业的热爱支撑他们继续艰苦的斗争,直到教导人类的使命终于完成,永不凋谢的桂冠向他们深受召唤,钟声敲响,宣布光荣的时刻:
沉重的铠甲变做孩童的轻装
痛苦短暂,欢乐却绵长。”
太喜欢最后一段,所以直接大段抄录了。
伟大的思想家,文字如此通俗易懂,致敬叔本华,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