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新春里,阳光下,当祁门红的茶香氤氲开时,
乐邦书院的公益读书会又开始了。
本周继续学习《论语~八佾第三》;中心分享人:青荷
四章内容: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行礼——安坐——诵读——分享
讨论分享: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青荷:(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背景介绍,古代的“告朔”制度,有史记载的各种情况等。
大家讨论:读出孔子对礼的重视。鉴于当时对礼制的忽视现状,孔子认为,这个残存的形式保留下来总比什么没有要好。这也是维护礼仪秩序的一个抓手。
张:“告朔”作为农耕社会特有的礼的仪式。“我爱其礼”即是坚守礼的核心,即爱仁、守仁的一种敬畏心。
大家又结合现代生活,聊到传承与创新,对今年春节禁放炮竹等,“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的思考。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青荷:这是对一种现象平和地说出,君子式表述。还是重在礼背后的恭敬心。
大家讨论:读出一种感慨,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坚持原则与无奈。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青荷:这是以心换心。以礼相待。适用于一切强者与弱者之间,包括现在职场。
“天子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双向的,尤其居上位者。
张老师引领大家回顾先秦时期儒家到汉代到宋明理学的发展轨迹,溯其源头,方能把握思想核心。
3·20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青荷:《诗经》的第一篇,这里指乐章而言。为此翻看了《诗经》的相关内容《葛覃》、《卷耳》等。都是“发乎情,止于礼”。
大家讨论:
梁:《诗经》与《尚书》是当时孔子教学生的主要书。《诗经》的抒情不会把人影响极端,事可做,情可抒,“发而皆中节”,表现出“中和”之美,包括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
张:可贵的是真性情。讲礼,来真的不来假的。真诚是礼的基础,出乎真心,又不过度,这里用音乐来说礼,看似莫名转向讨论《诗经》,还是再谈礼。礼与乐。
李:从前三章讲社会风气到这讲到人的思想纯正。息息相关。
大家又谈到现在国家对于嘻哈、颓废音乐的态度,主流娱乐等话题及主流导向对于人三观的影响。
下午的读书的时光很快过去,大家很有兴致,为下次寻一处室外的读书场所做准备。
(为读书会做简书是感觉读书会上大家有很多见解 可贵,值得学习 。
一、作为自己对学习笔记的一种整理温习。二、作为书院活动的一个记录,三、与同道分享交流。
尝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