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边的味道
两江相汇的地方,一般地块肥沃,物产丰富,易成为人口集中的集镇,特别是在山区,稍微大一点的平坝并不多,这种冲积出的小河坝,更是宝贵。阿蓬记与细沙河交汇的地方,得名为两河,两条河相汇,冲出了两块地,三面山,后来小镇又更名为阿蓬江镇,说这样子改,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天知道。
我还是喜欢叫这个地方为两河。
细沙河穿越黔江区与酉阳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到达两河口,算是辛苦坎坎,经过酉阳兴隆原始林区,林间渗出的水源积成河,水极为清澈,几米深都可以看到沙石底,常常让人错判深浅,一脚下去,淹个半死,当地人称亮底河,提醒要倍加小心,万不可轻信自己的眼睛。对水质要求高的鱼在这里生活,娃娃鱼,母猪壳,黄腊丁,白鱼,都成为顶级食材,几百年来一说起自细沙河的鱼,都知道很宝贵。
阿蓬江比细沙河的河面要宽很多,季节性也强一些,冬天干到河底朝天,夏天气势磅礴,春秋大部分时间一汪清水,静如处子。阿蓬江从两河口开始到大河口这一段为神龟峡,河窄水深,渔产丰富,当地人喜欢驾舢板船串钩放钓,放钓是一种土法钓鱼方式,用上百米长麻绳,一米距离绑一鱼钩,上面挂蚯蚓,头一天放钩,第二天收线,一钩一鱼,捕鱼效率高,大部分是黄腊丁,主要供给集镇上的几家馆子。渝湘高速没通路之前,两河是国道三一九线的重要节点,每天路过吃饭的师傅成群结队,两河集镇馆子的蓬江水煮鱼这道菜也就随了这些驾驶员传播得远近闻名。前几年,渔业保护,不能用这种方式钓鱼了,每年也都有大半年的禁鱼期,休养生息。要尝到正宗蓬江鱼,需要待到禁鱼期过,钓鱼人钓到大鱼且舍得出售才有机会,所以,即使是尝美食,运气同样重要。
多年前和一朋友到两河游玩,大厨推荐了阿蓬江水煮鱼,朋友说近期看了某书,想做素食主义者,不再杀生,不吃河里的鱼,我好说歹说,他不屑一顾。我对他说,据打渔的人说,这鱼是被水淹死的,煮好了不吃,是浪费,是罪过,朋友相信了我的糊话,风卷残云般,一会儿,桌上一堆鱼骨头。
顺河谷一带,有水气的保湿作用,温差变小,是柑桔生产的好地方,黔江优质柑桔带就是沿阿蓬江两岸,从冯家渔滩到两河神龟峡入口结束,品质最好的地方在高碛口至白谷平一带。这里小丘陵为主,阳光充足,土壤肥厚,保水能力强,气候温润,非常适合柑桔类的生产。
深秋时节,公路两边全是卖桔子的农民,路过时,不时有农民向你推荐。几年前,乡村振兴学院邀请我去给那里的果农们上课,内容是柑子的销售。来的全是果农,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他们能种出可口的柑桔,却不一定能听懂我给们他们讲科特勒营销策略。趁来了这么多果农朋友,了解这里柑桔的历史到是个机会,所以,讲课成了交流。这里曾经种过最古老的柑桔品种:卷柑,软甜而籽多,存放困难,销售困难,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主导改种红桔、无核桔,后发现,红桔吃了上火,仍存储困难,无核桔,果相难看,大的大小的小,不均匀,易感染果蝇,保存时间也短,又再次高位换接椪柑,又过几年,大量椪柑上市,又发现品质单一,部分果农又再度换为沃柑。所以,今天在公路边销售的柑桔主要有椪柑,沃柑,少量红桔,无核桔,还有一些柚子。交流完柑桔道路植的历史,还给大家讲了一些实用小技巧,如何把柑子分级卖,如何向路人推销,如何让人觉得放心,衣着要朴实,路边用背篓,箩筐,乡土气要足,要说是用农家肥种的,拍相片发朋友圈要真实等等。
还讲了,将棵树分树龄档案式管理,便于销售推荐中使用,把果子包装成礼品装,便于批量销售,合作社修建存储库,便于在价格高的春节时销售等等。上课半天,果农们纷纷表示刘老师讲得好,听起安逸,客气的村民带了些柑子,说吃几个解渴,尝了几个,有酸得眉皱一堆的,有甜如蜜的。
前段时间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的《卖桔者言》,他老人家带一帮学生卖桔子,摸索价格与供给,时间的关系,建数据模型,如果老人家带学生在白果坪这里卖桔搞研究,半天无人问津,寒风凛冽,团队估计也要打退堂鼓。
沿岸除了柑桔还盛产红薯,农户种红薯主要是为了喂猪,红薯多了,猪一时吃不了,红薯又存贮困难,大平村朝家河,团堡一带的农户,沿袭几百年土法生产苕粉工艺还在继续,红苕加工成粉丝,春节前后生产队的人成群结队到濯水赶场卖粉,多年下来,积累了无数“粉丝”,收入颇丰,十公里外的濯水场,一说起粉丝,“还是朝家河的好,土得有味道”。
朝家河位于阿蓬江西岸,现在属于大平村的一个组。箱子岩电站蓄水以后,阿蓬江变宽变深,水流变得平缓,与公路的对岸,村民们都自备渡河小船作为渡河的工具,交通不便。隆冬,村民们开始提粉,提前制好的淀粉再次用水和匀,一部分煮成面羹,再混入另一部分干粉,适当加水,一群壮汉,在一个大土缸里用手,用力搅拌和匀,制成胚料,放入专用的漏瓢,锤打胚料,胚料通过漏眼流入大锅里滚烫的沸水里,高温快速定型煮熟,形成粉丝,然后迅速捞起,放入冷水冷却,再进行晾晒,第一个步骤就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了。制作粉丝,需要多方协作,要几个力气大,做事利索的村民,临时组成生产线,有制作粉胚的,有提粉丝的,有摊粉晾晒的,还有专门往灶堂加柴火火打杂的。一个村往往有几组人,形成团队,一家一家制作,所以,隆冬的团堡,当汽温降到一年最低时,提粉的时间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在提红薯粉丝,要么在提,要么在晒,每家门前的坝子上,竹杆搭成的架子,上面挂满粉丝,偶尔还有人在整理,一幅自然古朴的乡村画面感扑而来。
偶尔我会去看看提粉,拍些相片回来作为资料保存,坐农家小船过河,小船就象武侠小说里,大侠们的柳叶小船,想象中,一根竹蒿,轻点江水,直达对岸,农村人划船则没那么轻松,总是左一杆,又一杆,一边寒暄,一边划,我蹲在船里,双手紧抓船舷,水离船舷不到五厘米,一半手指还浸在水里,心都提嗓眼了,气都不能出大了,一百米的江面,感觉划了十公里。上了岸,划船村民说,怕哪样嘛,我们天天都是这样子划呢,语气间,象煮一锅粉丝,故意不放盐。
他们满头大汗进行粉丝加工,拍相片,请教做粉丝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饭点时间,主人家用粉丝做菜,坑上的腊猪肉、白菜、红苕粉丝、几根蒜苗、香菜、盐,粉丝的柔滑,腊猪肉的浓香,白菜的新鲜,色香味于一体,朴实饱满,并不刻意的招待,真是喜出望外。来得正是时候,凑巧遇上的美食,乡村人称为“口食福”好,而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并不重要的客人,说这句话表示了谦虚,吃饱了,我们十分认真地说,谢谢。
阿蓬江边还有草圭堂、神龟峡、黄土风电场、春天油菜花开,高碛一带碧水金花,都值得一看,还有酸鱼、油糕等小吃,在于你会不会发现,喜不喜欢。
2023年1月于半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