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咖啡馆都学会这一招了,在门上显眼的位置,他们贴着:免费Wi-Fi,酷暑的时候,他们再再门上加一条:内有空调。
他们居然在最好的广告位说这些与他们的产品完全无关的东西,而且还免费,为什会这样?
因为对与国内的大多数咖啡小白来说,咖啡馆的咖啡是咖啡粉冲泡还是咖啡豆烘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环境是否舒适,是否适合用来拍照发朋友圈。
很多时候,演讲者面对听众,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表达的我的好,是否就是你想要的。
魏斯曼将这一原则称为“维惠”原则(WIFY原则),既:What's in it for you. 我能为你提供什么。为了方便记忆,我将其翻译为“歪Fai”原则,既:我(听众)就是想要wifi,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
曾经有一个情商很低的男生对自己生气的女朋友说:我没有以你想要的方式来爱你,并不代表我不爱你。女生当时听了很感动,事后一想,不对,你都不能以我想要的方式爱我,要你何用?
这里,女生想要的爱的方式,就是她的“Wi-Fi”。
演讲的时候,我们需要时刻问自己,听众需要的“Wi-Fi”,我们有没有给到他。
此其一。
其二,你的“Wi-Fi”,给对人了吗?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教我们,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
比如,你有一个方案,要说服一个团队跟你一起落地实施,你给出的“Wi-Fi”应该是,跟我一起干,能让你的工作富于挑战的乐趣,能让你获得成长,如果方案成功了,你还会获得不菲的报酬。
但是你拿这种理由去说服老板砸钱在这个方案上试试?
老板会说:你的工作富于挑战,你成长,你有成就感,关我毛线事?万一方案失败了,赔钱的是我啊!
这时你不能说老板短视,不懂“团队成长就是企业成长”这个道理,因为老板都是很忙的,他花钱请人为他干活,就是为了帮他节省时间,我们在表述方案的时候,就不应该还让老板自己去联系目的A和目的B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直接告诉他:
一、企业需要精英团队,这个方案有助于我们的团队磨合成长成精英团队;
二、这个方案能帮企业盈利。
这样,才是把老板想要的“Wi-Fi”给到了他。
所以总结一下,第二章主要讲了两件事:
第一:在说服的过程中,要直接说明我们能给到听众的好处(Wi-Fi);
第二:根据听众的不同,我们需要时刻改变好处(Wi-Fi)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