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20年前一部电影,名为《Firelight》,中文翻译为《心火》,由苏菲玛索主演。那个年代,苏菲玛索就是年轻一代的偶像,她的美既内敛又张扬,心慕不已。对于电影的介绍,压根就没有关注,看它,只为女神。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暗的,阴霾的天空,凄冷的白雪;节奏不急不缓,波澜不惊,就像有人一直在耳边用呢喃的声音说着话,一步一步向你揭露着故事发展的情节,直至应是,又不是的结局。我的面容平静,从来没有这样一部影片让我如此不曾动容却又思绪深陷其中。因为,我在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真的可以么?这样真的是对的码?
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用一个词来形容我,那便是“嫉恶如仇”。曾经,我一度以为自己长大了应该当法官。我的世界总是非黑即白。对于我认为对的,我坚持己见;对于我认为错的,我会好好道歉。当然,我的对错是有参照的,是伦理,是道德,是法律。即便是亲人之间,当有人犯了错,我也毫不留情的指出,摆出我的姿态,道出我的论点论据。所以,我的朋友曾形容我平实有点小骄傲,在据理力争的时候会显得咄咄逼人。嗯,似乎像我。
我一直认为整个世界便是如此。道德和法律和谐的将我们框在一个世界里,许你一个自由的世界。
只是,如今,世界似乎不同了。
整部影片情节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伊丽莎白一次次选择的延续,她选择卖身救父亲,她选择生下女儿;她选择遵守诺言,离开女儿;她选择在内心深深的思念女儿;她选择重新回到女儿身边。影片到这里,我对伊丽莎白充满的敬佩。她是如此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女子,她的勇气给予她,不论遇到何种境地,都能坚持内心的唯一,令她无坚不摧。
影片突然峰回路转,(此处剧透,谨慎选择)查理在最后,选择了放弃成为植物人的妻子,亲自让妻子在睡梦中离世。然后,他们三人便相亲相爱的在一起了。
有人会说,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多么感人的爱情片啊!
真的码?如果欢喜,影片至始至终,都在灰暗的世界里穿行;如果欢喜,影片结局如此匆忙的呈现,似乎戛然而止;如果欢喜,为何我没有一点欢喜的感觉,反而身陷迷茫。我的信念第一次如此直接的,被砸进一个大大的问号。
道德到底是什么?我所认为的道德真的就是道德吗?这样的疑问一直萦绕心头,直至我看到德国哲学家莱纳艾尔陵的《让我们过得更好的15堂道德课》。书中从不同方面论述道德,从浅入深,告诉我们如何辩证的看待道德。
道德本身没有为这个世界设定框。这些框,是人们自己根据道德的原则而设定的。道德只是告诉你,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需要各种原则;你可以选择遵守原则,也可以选择不遵守原则,且由你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无关对错。对错不是由道德决定,而是人们根据道德的原则制定的法律所决定的。道德的正义并非用来审判,而是用来协调。它是在对个人自由肯定基础上协调所有人的权利。
查理的最后选择,并没有违反法律,他只是在肯定自己自由的权利,从而选择放弃植物人妻子生命。所以,整部影片在我看来,它并不是一个爱情片,而更像伦理片。所以,你死了,我才能自由。在此处,无关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