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无意识的起源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思想起源于他1909年与弗洛伊德一起访美归来的一个梦,简单来说就是荣格身处他不认识的两层楼的屋子里(梦中知道是我的房子),他从二楼客厅(做工精致的老家具)一步步向下探索,一楼是更古老的中世纪设计;再向下走的地下室看起来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荣格在探索过程中又找到了一条向下的更狭窄的通道,走到了岩石凿成的洞穴中,里面有原始人的头盖骨。
这个梦是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他说“(在梦中)我越深入,景象便变得越生疏和黑暗。在那个洞穴里,我发现的是一种原始文化的残存物,亦即我身上的原始人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意识所几乎无法接近和照亮的。人的原始性精神近乎动物灵魂的生命,恰如史前时代的洞穴在为人所占有之前通常是由野兽所占据的一样。”
二、集体无意识的定义和引申
在荣格的定义中,他用集体无意识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因为这种遗传性,使得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不能像个人无意识那样可以简单归结为个人经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从未为个人所获得,存在完全得于遗传。
集体无意识是普世性的,它的内容与行为模式在所有地方与个体身上大体相同。也就是,它在所有人身上别无二致,它构成了具有超个人性的共同心理基础,普遍存在于我们大家身上。
当我看到荣格所描述的这个梦和他对这个梦的阐释时,我会想起考古学以及同中国八朝古都开封有关的一个说法——随便在开封的一个地方往下挖,就能一层层的挖出金、宋、五代、魏、夏乃至新石器时代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不是一个完全从零到有的过程,我们都带着这几千年来民族沉淀下来的历史基因和文化烙印,我想这也是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相呼应的。
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普世性,我个人的理解是对于所有人来说,跨越种族、性别、文化的一种需求,就是对于爱与成长的追求。当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并非是这两者时,那么可以视为真实自我被冰封了,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他就被自己的情结所拥有支配了,让他无法走向自我的整合。然而真实自我的力量是强大的无法被彻底压抑的,所以被情结所支配的人才会在人生中感到痛苦感到空虚感到焦虑。那么,对于爱和成长追求的集体无意识(如果我的理解是成立的话),它的原型是什么呢?智慧老人和内在小孩吗?
️三、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
心理是个无形无状的存在,只有借助能够意识到的内容,才能让心理的存在得到辨识。也只有我们找到能够证明无意识的内容存在,才能够对无意识进行讨论。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情结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原型这一术语最早在菲洛·犹大乌斯时代出现,意指人身上的上帝形象;还有在伊里奈乌著述中讲到的“世界的造物主并非按照自身塑造了这些东西,而是根据自身以外的原型复制了它们。”就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而言,我们是在处理古代或者原始形态,也就是在处理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普世形象。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神话与童话。
就像当思想被语言表达出来时,就会失去它大多的准确性。原型也是如此,当它们在被神话、童话、言传所变现出来时,自然就丧失了它的很多特质。
从本质上讲,原型是一种经由成为意识以及被感知而被改变的无意识内容,从显形于其间的个人意识中获取其特质,这种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被称为原型意象。荣格根据自己的分析和体验,提出了阿尼玛(男性内在的女性存在)、阿尼姆斯(女性内在的男性存在)、智慧老人、内在儿童、阴影、自性、人格面具、英雄等原型意象。
在我个人理解里,原型意象有点接近于隐喻,但很明显它的存在要比隐喻要久远的多。
️四、对集体无意识的一些疑问
1、对于集体潜意识的普世性,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文化决定的呢?在埃里克森的论述中,认为人的同一性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民族文化中“仪式性”的特异的行为、动作和日常表述,无形中都在为人的民族同一性打下基础。这是否也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遗传呢?那么在这种理解上来说,是否原型或者原型意象本身也具有其层次性。比如跨种族跨文化一致的原型、受民族文化影响的原型?
2、即使是相同原型,在不同的文化有气势中西方文化的认知中,是否存在差异?比如对智慧老人的认知、对英雄的认知?比如中国的神农氏尝百草(智慧老人)对比摩西,后羿对比阿克琉斯?
3、既然原型的一种表达方式来自于神话与童话,那么哪些可以归类给原型,哪些不是呢?如何对这些原型意象进行界定呢?这个分辨的过程又有谁来进行呢标准是什么呢?
五️、参考资料
1、《荣格与心理分析学》作者:申荷永
2、《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 作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