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套书的第一本时,觉得没什么特别感觉,但还是想把后面两本读下去,也许是文章里面那股朴实的乡土气息吧。
读到第二本时,我开始在书里的一些主角人物身上慢慢的有了同感。特别是孙少平的出走,在外地的工地谋生经历。忽然觉得自己和他何其相似,我也是那样的不甘,不甘一辈子就圪蹴在圪劳里,外面世界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去闯闯。但是我比他幸运,生活在一个更宽松的社会,可以有很多机会很多途径去描绘自己的人生。第二本书让我被吸引与打动了。
离开家乡走到黄原的他,就跟我目前的情景一样。我们都奔脱了那个小山村的束缚,走到了大城市,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夹杂着对方向的迷茫,但我们依然充满期待与兴奋。
但是读完最后一本时,我沉默了很久。我在揣测少平的结局,他的人生的结局。我在想,也许作者还有后续,也许他的结局还会有不同。可是,我知道这只是对我自己的欺骗。他的结局已知,那个没有文化,那个师父的遗孀 和遗孤就是他人生最后的结尾。我不甘,不平,认为少平的人生不应该就停留在那个又小又黑暗的院子里,我甚至有点埋怨作者,埋怨他为什么待少平这么不公,他应该值得更好的。然后我想他的人生后程应该是怎样的,可是我再次沉默了。因为似乎我也不知道他更好的结尾是什么了。他的善良,他的正直,他的责任感,都不允许他放开那对母子,他们是他的责任,他是放不开的。就算田晓霞没有牺牲,他也不可能借助田晓霞走出矿区,离开那对母子。因为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似乎除了娶她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一个大男人娶照顾一个遗孀了。也许站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会有除了嫁娶以外的方法方式去照顾一对孤儿寡母。
路遥在全书中既有以他书外人的角度对这部小说的陈述与认识,也有非常入神与形象的站在每一个角色人物的身心境地刻骨的感受与自语。读这套书,感觉就像一个个灵活灵现的人从石圪节双水村走出来,每个人有不同想法与个性,每个人代表了不同的历史长河中普通人物角色。
这部作品带给人平和,也带给人对人生对事物的沉思。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也许我们就需要这么一部带给我们朴实与沉静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