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三十岁之前的这两年,遇到过三个问题。它们一直会出现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每次结合新的经历都会有新的体会,后来我觉得这就是我而立之前需要想清楚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之前有一同事问我:买这个耳机好还是买更贵的好? 我分析了一会后来突然想到:你会问这个问题,恰恰就说明给你哪个你也听不出区别,所以犹豫选哪个其实并不重要。该做的事情是先去试听去了解,自己有了判断,感受好了自然就有了决定。
后来发现世间大多数关于选择的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这个回答:把你纠结的问题拿出来,你会发现实际困扰你的并非的选项本身,而是对自己的不了解。与其有时间去犹豫抉择,不如去了解自己。
其实还是受了克里希那穆提的影响。有一本问答集里提到,有人问他我觉得我很愚蠢,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愚蠢呢?他说你能觉得自己愚蠢很好,但是不要做什么,什么都不要做。因为你已经意识到你的愚蠢了,所以你做的一切也都是建立在你现在愚蠢的前提下。那与其问怎么改变,不如好好观察自己,是怎么愚蠢的,到底哪里愚蠢。只观察,想看站在岸边看河水流过一样,看自己的行为,而不妄图做任何改变。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这个事实: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必须面对,必须看清楚,想清楚的。这是成熟的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问题,大多数时候因为它们太过尖锐或者痛苦,总会想尽办法绕开或逃避,最终这些逃避的行为是愚蠢的,但这些行为带来的经验和思考并不是无用的,于是开始从正面面对这些问题,把它们看清楚,想清楚。
这也和第二个问题有联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这么早结婚生孩子,这样好不好,有没有必要像我一样。我当时回答说我不知道,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早经营家庭,可能是像之前那篇说的,我的家庭影响了我的性格,让我追求这种家庭的安稳。但我清楚的知道,我首先就不想劝你像我一样。这样的生活有辛苦有幸福,我不能给你建议并不是因为我不了解你,而是因为刚才说了,你问说明你没想清楚。这偏偏就是生活中一些必须要自己想清楚的问题之一。那么到底要想清楚什么呢。
首先,选项本身并不重要。结婚生孩子换工作搬家,不管什么抉择都有好有坏,不然就谈不上抉择。但这其实都不重要,这些选项归根结底不过是你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已。真正要想清楚的是:这个决定背后是什么,你要承担什么责任,你有没有准备(心理生理),有没有能力来承担这些责任。
谁都可以选择结婚生孩子,也可以选择随时把孩子给长辈带或者简单喂养她们,尽量保持自己生活方式。养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从责任来看,差别很大。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所做所说就是她们的全部,对她们的影响巨大,而这才是家长必须承担的,这就是一个选择背后的责任。
说到父母和家长,这是我自己成为家长之后才理解的,或者说自己独立生活了一年后才能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知乎上面怎么应对家长的询问。我当时的回答看这里 长辈以你没经历过你不懂作为理由对我的人生进行干涉时,应该如何有礼貌的反驳?
来这里是我成家后真正独立生活的第一年,此前作为开车比租车还省心的人,自己找来了工作,来这里一根钉子一个螺丝的搭好了新家(当然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一度膨胀得不行了。
直到有一天我坚持想说服孩子做一件她不想但是我想让她做的事情,说话的方式很像我爸。而事后反思,我才发现其实大多数时候我的性格更像我妈,并不像我那个雷厉风行固执己见的爸。那我是怎么坚持自己找的大学自己找的对象自己找的工作现在选择搬到这里呢,我是怎么坚持这些选择不受家庭的影响呢?
这时我才发现这些所谓的“独立”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支持,帮助,甚至容忍。让孩子长大的教育有很多种,小时候手把手的教养很辛苦,但长大了放手让他们自己走,更难。
这基本就是我这两年的一些想法。一个是如何做选择,一个是做选择时想什么,第三个是怎么理解别人的选择或者让别人理解自己的选择。第四个是个小故事,关于怎么承担选择的结果。
说来这是个挺故事会一样的鸡汤小文,但是经常让我想起来,到现在我也说不清这里面有什么道理,但是总能让我平静下来,放到最后,作为结尾。
唐代的慧宗禅师喜欢养兰,有很多名贵品种,禅师爱之如命。一次,慧宗禅师外出讲经,临行前特的叮嘱弟子养护好这些兰花。弟子自然不敢违命,尽心尽意的替师傅莳弄这些兰花。但是,一天夜里突降狂风暴雨,弟子们一时疏忽,竟然将兰花遗忘在室外。第二日清晨,眼看着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和凋零的兰花,弟子们惴惴不安,准备着等待师傅回来后的责罚。几天后,慧宗回寺,弟子上前请罪,谁料禅师得闻原委后哈哈大笑,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又不是为了生气而养兰花的!”
对我自己来说,不仅仅是生气不生气,更是会想当初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面对不满意的结果,该怎么做。
最后,我没想到我的30岁会这样,也没想到我会在30岁的时候想到这些。顺其自然,为了孩子,做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