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同情心,是善念的萌生也是善根本有的功德。善念充沛的人善根就清澈,对待受伤的众生就很容易生起同情心。善念可以滋生很多善意的想法,就像一颗晶莹透亮的露珠可以分解成很多微小的露珠悉皆晶莹透亮。所以,善念充沛的人本身就是菩萨的化身;善行坚定的人本身就是佛陀的化身;善智圆明的人本身就是如来再生。人的确要有善心并把这种善心有所付出去帮助更多受伤的众生,无论它们(他们)是残疾的还是愚笨的甚至凶残和嫉恨的。善念缔造了放生、善行彰显了放生功德、善智成就了一切具有善心人本有的真诚和无私。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任何大成就者悉皆具足这样的善念一尘不染,清净无私。从表象来看我们的放生好似是为了求得什么其实并非如此。譬如:被人囚禁的可怜动物或是即将被人宰杀的可怜动物甚至被人猎杀尚未死亡的动物,你若看到此心何感?对于那些心怀善念的人看到这样可怜的动物心就会本能触动想尽方法去解救它们出离苦厄。这样的人就是菩萨再来,就是因为善念常生恶想不起才能够有所触动并有所作为。相反,对于那些心怀邪恶贪欲十足的人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丝毫不会有所触动坚如生铁,那么这样的人善念就会被欲贪所蒙蔽愚痴恶相必将不断显现最终步入魔道。任何成就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就是善念常生恶想不起。善念始终滋养着他们的本性逐渐清澈显现,也在于把善念付出善行所得到的善报。因此,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善念不能丢失、最根本的善德不能丧失,最根本的善行不能冥灭。放生具有大功德大福报大利益!大功德从自性生、大福报从智慧现,大利益从众生得。你若做到你就是佛就是菩萨就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佛的伟大并非在于无所不通而在于用一颗平常无争的心真实而安宁地观察众生平等善待它们令其悟入根本心达寂灭。所以佛的心是广大无相的清净慈悲的智慧遍满的,这些功德不离善念的滋养和善德的酝酿。时常放生会让你的心处于极度的安宁和快意当中,这是善念作用的结果也必将滋生善德从而浮现智慧。人一旦丢失善念就像没有家的孩子,总会被恶人教唆学坏。经常心怀善念乐意帮助众生心无所希求,这本身就是禅定何必非要坐在那里妄求安止呢?真正的禅定并不在坐中而在真实浮现本来的心借助世间相清透打磨我们的善念就会花开见佛。修行有很多方式,但是最殊胜最功德最圆满的修行就是放生。这样的放生不离自性毕竟满足一切无所遗失。当你把一只深陷在苦难当中的动物解救出来你功德无量。这不仅仅是解救一只动物这么简单而是一念善的无量慈悲彰显在这只动物身上而已。一念善可以解救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轮回,就像佛陀于最初一念觉成就了无量众生出离苦海。所以放生的功德是无量的足可以让任何众生为之醒悟。学会放生就学会了如何善待他人而忘却自己不好的念头;学会放生就会懂得人身来之不易而更加真爱生命;学会放生可以让更多具有善念的人看到一并进入善行;学会放生也可以挽救很多恶想的人趋向善想。倘若你没有真正去放过生你就不会有如此深刻而真切的感触。所以我们需要把善念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让更多的人都去参与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多的杀戮和掠夺了,这是僧伽鼎然忠贞之语。倘若一个连善念都没有的信佛人而去信佛而去禅修而去修行,又怎么可能出离生死轮回呢?所以,最高尚的修行就是一步一步地用善念踏实去做而不高调空谈。
问:如何放生?
僧伽鼎然答:心若爱恋世间痴迷眷顾就应当有所觉醒,觉醒的心就是放生;心若嫉恨他人疯狂报复就应该有所醒悟,有所醒悟的心就是放生;心若愚痴,放逸散乱昏沉懒惰就理应有所清醒,有所清醒的心就是放生。疑问:这是放生?
鼎答:从欲贪中觉醒,放生才有意义;从嫉恨中醒悟,放生才有价值;从愚痴中清醒,放生才有功德,这不是放生哪个是放生?
续问:放生不是放那些可怜的动物吗?
鼎答:人有贪婪所以杀生,心若无贪何来杀生?若无杀生放生何用?所以从欲贪中觉则放生才有意义。若不觉欲贪任其放纵则放生无有意义,即便你放再多的动物又有何用?续问:禅宗如何讲放生?
鼎答:自性本放本生,是故不放不生是名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