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河,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四)过年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里,都有一个团圆的心结。一年当中,过年便是最好的团圆。奔腾了一年的清溪河,给人们送来了河水的滋润,送来了夏日的清凉,送来了奔波了一年疲惫后的闲暇,多少辛酸甘甜随河水而逝,终究期望有一个好年景。清溪河两岸的人们无不重视一年的年末------过年。
庄稼人讲究的就是时令,一入冬,农活渐以停歇,剩余的日子大多与过年相连。走亲的访友的,拉纤说媒促姻缘。东家街西家市,弄点小活挣外快。储冬菜藏米面,谨防客来显寒碜。二娃二狗换新衣,老人老婆莫忘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烟酒糖。修葺农具备来年,盘炕砍柴过好年。……
过年,最不能少的,也是最热闹的,就是排练秧歌。一进腊月,村子里好事的人-------“好家”,就开始筹划。按年龄、男女、特长选排节目。小孩摇扇载灯笼,大孩跑灯打腰鼓,会吹的、会拉的、会唱的、会弹的、会画的……一应参与。
冬日里,清溪河的人们起的较晚。一阵炊烟缭绕过后,太阳已上三竿,吃饱了喝足了的庄农人悠悠晃晃地出了家门,来到村口较为宽敞的地方闲谝。不用讲究主题,不用讲究用词,甚至相互戏谑,一通调侃。方圆十里地,上下九大洲,云山雾罩,一通闲聊之后,各自成队相继离去。有的找了下家搓起了麻将,有的聚在一起辫起了草编、针绣,有的穿梭在篮球场,更多的人去准备秧歌。
庭院里,人头攒动,嘈杂欢笑,喊叫声,追逐声,叫骂声不一而足。一阵银铃班的歌唱,是女孩儿的《洗衣歌》舞;一曲长袖舞动,是村里妇女的《北京的金山上》;板胡声声,是秦腔《下河东》,高亢的一声“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太祖,把一个真命天子昼夜寻营,黄金凯每日里把王捆定,可怜王黄骠马未卸鞍笼……”,马鞭扬起,一步一顿,叫好声连连;和着钟磬之声,小曲《摘棉花》悠扬婉转。最为熟悉的小曲要数《满堂红》:“正月的来来,是呀嘛新年,咱把这秧歌耍一下,风吹灯笼忽碌碌转呀,咱把这秧歌耍一下……”钟声、磬声、锣鼓声,相应相和,无不热闹。耍秧歌,打头总是《吉庆堂》,天官的悠长语调,黑虎林官的凶猛生硬,刘海的清新寄语,无不让人感叹民间艺术的纯炼简洁。
门外尘土四溢,是一群男子,挥动着舞锤,练习腰鼓,舒展的动作,击打的鼓声隆隆;金狮滚动,长龙盘旋,时而舒展,时而局促,时而跑动,时而凌空跃起……
耍秧歌扎花灯是是一项技术活,村里会剪窗花的、会做手工艺术的大都来帮忙,掌灯、背篼灯、高叶灯造型各异,菊花、核桃花、牡丹花五颜六色,如果赶上大活动的话,还得扎花车。一个个灯笼上,要找村里的画匠,画上莲花,牡丹,菊花等各种吉祥图案。每次活动,赛灯是其中的一项,虽然不做打分评比,但村民心中都有一杆秤,因此各村都要拿出自己最好的手艺来。
每每此时,“好家”们无不显出得意的笑容,拿出香烟、糖果,一个劲儿的给排练的人,甚至炖好了罐罐茶,亲自奉上。
年底,最忙碌的人要数猪匠了,遇上好年景,更是如此。为了过好年,各家各户都得宰猪,有的一头,有的两头,要算好日子,排队宰杀。每当村里有猪“吱----吱----吱”的叫唤时,就知道谁家要杀猪了。饲养了一年的猪要宰杀,可不是一件小事,得提前把很大很大的猪桶备好。如果赶上转场,还得两个大后生抬。几百斤的大肥猪,一两个人是按不到案板上的,就得村里有力气的人帮忙,这忙往往是最愿意帮的,完了总能美餐一顿。几个彪形大汉摁倒肥猪,捆住猪嘴,猪匠熟练地把刀通入猪颈,直刺心脏,血哗哗的流入脸盆,当猪后腿一登,便瘫在了案板上。开水初沸时,几大锅开水倒入猪桶,猪匠熟练地倒入一些凉水,用手划过,测试水的温度,一声“好勒”之后,把猪抬入桶中,一阵搅和,猪毛退去,露出了白花花的猪皮。好的猪匠总能掌握好水温,毛烫的干净,这也是猪匠抢手的绝招。一阵清扫之后,扶猪上架。此时,早已围了一圈的小孩,都在等抢一样东西。那是什么呢?就是猪尿泡。这猪尿泡,把尿倒去,找一个竹棍捅进去,吹瘪了像气球,或者把它洗干净,套在洋瓷晚上,等干了,可以当鼓敲。每当这个时候,村子里总是飘扬着肉香的味道……
进入腊月,日子总是有些讲究,腊八吃粥,二十三迎灶神,二十四掸尘扫屋子,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夹杂着一种神圣与期盼。人们见面,总要感慨一句:“这年过得真快呀!”不同的语气,带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再加一句:“穷也一年,富也一年,你把我隔不到年这边。”无不有对一年光景的感伤。
除夕是最为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都起得很早,要以最好的心情忙碌的布置好过年的一切准备。窗花、墙围、桌裙、被褥都要布置一新;馒头、花卷、包子、炸果都要准备齐当;豆腐、粉条、肉类、蔬菜都要整理妥贴;烟酒爆竹都要准备充分;新衣新鞋压岁钱都要分理清楚……如有缺欠还得赶去集市,这天有半天的集,临近年尾,东西较为便宜,人称“抢集”。
过年,不仅仅是准备吃喝,这是家庭凝聚力和综合实力的总动员。最能展示实力的就是写对联,那年代,有文化的人不多,会写毛笔的就更少。这对联要按房子写出不同的内容,文化浅了就会叫人笑话。这时候,会写毛笔字就显得很重要,如果能写出“一室尽觉山涧趣,幽室能观室外天”的好词句,再配上飘逸洒脱的书写,无不是一家人的骄傲。最讲究的是神联,比如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土神“香烟升天天赐福,蜡花落地地生财,”门神“昔为唐朝将,今为镇宅神”……鲜红的对联贴在门侧,过年的意味陡然增加,再贴上秦琼、敬德和天官赐福的版画,这年就来了。
过年的幸福时刻,往往要缅怀已故的人。当夜幕即将降临时,家家桌上摆满了祭品,于是端上香盘,装好纸钱,在祖坟所在的路途迎接仙人回家。爆竹声此起彼伏,清溪河两岸沉浸在年底的祝福之中。如果有瑞雪赴场,更增加了节日的期盼,“瑞雪兆丰年嘛”!三拜九叩之后,便是年夜饭。这年夜饭是一年之中最为庄重的饭,长辈的寄托,晚辈的承诺,相互的祝福尽显天伦之乐。这一刻,没有什么比团圆更重要,疾病、贫穷等一切不幸都不能阻碍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除夕夜,是难眠的夜,按习俗叫守岁,要一遍遍的上香、顿茶、热饭给先祖神灵,祈祷来年吉祥安康。期间难免无聊,于是老人讲讲故事,或打打牌,听听收音机,后来有了电视,便都看起了电视剧。子夜时分,有好事者总会观察天象,看哪方明亮,便推断来年的光景。
正月初一,没有人睡懒觉,要早早的开门,这叫开门见喜。开门时拿两个馍馍,一黑一白,迎门扔出去,看狗吃哪个,当狗吃了白馍馍时,预示着今年是好年景。吃过早饭,村里人带着小孩一起拜年,拜年要从村里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人家开始,一路走来,看看庭园是否整洁,看看对联句意,说说窗花漂亮……供上香,一声给“叔叔婶婶拜年喽”,辈分晚的都要长跪于地,磕头跪拜。礼毕,主人都会表示回礼,这时候小孩乘机领些红包,或者一把糖果撒向空中,大家一通哄抢。拜年是习俗,也是加深友谊的活动,如果曾经有不快,这天来拜年,一阵寒暄,嫌隙就会冰释。因此拜年看是随意,实则有难以捉摸的意义。
拜年完毕,要给人畜“出行”,把所有的牲口赶在厂子里,头上戴上纸扇,领头的人跪在喜神的方向,烧香进表,一通祈祷之后,便是炮声连连,十里八乡响彻一片,这时鸡鸭嘎嘎乱飞,牛羊哞哞吼叫……
从除夕开始,进入了过年状态。有的说不过十五就不算年过了,也有的说不过二月二,不算年过了,总之,人们对年有想留住不让走的情感。在这期间,人们会走亲串友,互致祝福。初二新女婿上门,初三送“仙人”(送完“仙人”,才能敲鼓,从这天开始,吃过饭,人们都会敲打一会䥽鼓,一通“风搅雪”,就是一通汗),初四准女婿上门,初五排练秧歌,初六起秧歌,初七到十五出村演出,十六谢将耍马场,把每家每户一通清扫,所有演出的人员全村游玩之后,春节的活动就算结束了(有些村子从初一到初四还会开展一些诸如篮球赛之类的活动,给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氛围)。
这时,清溪河的风知趣的吹来,一年的希望在流淌的清溪河徐徐升起……
librq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