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自以为别人的愚蠢,其实正是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
(本次讨论地理范围仅限郑州)
前一阵子,成批被破坏的小黄车低迷了一段日子,但记得下楼10分钟不到,本就不多的几辆小黄车,会被迅速流转出去,而旁边的小绿小红车几乎没有变化,使用率高低立判。
很快,郑州市场的小黄车又加大投放,但它的“漏洞”依然存在(掌握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骑的“漏洞”),管理层完全不放在眼里,甚至有种有意无意的意思。
小黄车第一次入市,有漏洞多半是无意,第二次整改,却丝毫无视之前的漏洞,反而在细枝末节上不断完善,比如加车篓,二维码上加透明塑料,防止被划等等。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小黄车免费骑的“漏洞”,是他们管理层的有意设置。
这是一种隐秘的推广手段:不知道漏洞的人付费骑,知道漏洞的人免费骑,但却是病毒式推广,粘性极强。
因为免费。
这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免费”更能培养用户忠实度了。
这甚至让我滋生一种大胆的想法:共享单车竞争到最后,会以免费使用收尾。
市场演变模拟:几轮竞争后,首先免费使用的共享单车霸占70%的市场,收购其他家,最终垄断共享单车市场。
其盈利点在于攻占百万市民的手机app(或寄生于其他app平台),获取强大的流量,以广告为生。
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现在许多网络产品,它的功能性是被免费消费的,但以获取集中流量为前提,最终以广告盈利。
比如微信,其社交功能性被免费消费,但会强制推行朋友圈广告;英雄联盟被免费使用,但会经常弹出英雄皮肤广告;
产品功能性的免费,是以后市场竞争的常态,其盈利点,往往是产品功能性之外的衍生品。
免费是市场竞争的终点。免费之外,再无竞争。
过了一阵子,新改版的小黄车又进军郑州市场,看到小黄车所谓的换锁仍是按钮式的锁,对修复“漏洞”毫无裨益,这更加验证了我的想法:小黄车免费骑,是其从出生就被布下的局。
市场竞争惯例是低价厮杀,谁先憋死谁先退出,留下来的“垄断”价格。
然而,摩拜与小黄车的竞争直接“见底”。小黄车委婉的让大家免费骑,摩拜则直接送一张免费骑的月卡,领卡日起30天内,不限次数免费骑。
这种竞争直接免费的霸气,显示各家底气足的同时,也暴露了共享单车低成本中极大的利润空间。
更准确的说,是有极其自信的回利机制。
小黄车与摩拜以及酷骑等其他共享单车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小黄车自始至终都没有骑车收费的打算。
看其他共享单车,它们从一开始,就把各种免费骑的漏洞堵死,它们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租车收费。
而小黄车不是。
小黄车没有精密的防漏洞配置,后期也根本没有补救措施,若隐若现的告诉大家,只要有人骑,他们就赢了。
从押金就可以看出小黄车的低成本:小黄车押金99元,其他的分别是298、299元。
这几种单车的折旧差别其实很细微,如果不是小黄车被人恶意成批破坏,后期胜出的是小黄车几乎毫无悬念。
因为从占用资金以及推广难度上,小黄车完胜。只要市场正常演变,尽管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但小黄车有恃无恐,坐等网罗一大批用户,直至胜出。
这也就回到小黄车被恶意破坏的问题上。
我记得有人第一次免费在互联网公开授课的时候,会被同行骂的狗血淋头。同样可以类比到小黄车被成批破坏这件事,虽然它没有明目张胆的说免费,一方面是为了麻痹对手,迅速占领市场;另一方面,是怕太张扬,拉来不必要的仇恨。(当然,也有可能是对市场的一种试探)但最后还是被对手发现了。
把自己换位思考成小黄车的对手,同样是共享单车,放入市场后,却不怎么受欢迎,推广难度极大。
你开始反思是车颜色还是形状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使用率如此之低。你开始控制变量法,一项项改进,直到很完美,但到头来发现对共享单车的推广,还是于事无补。
终于你去试骑了几次,突然发现,原来只要这样操作就可以免费骑。你先是惊呆,后是惊叹,最后只剩愤怒。
然后突然灵光一闪,你露出狡黠的笑…
与题无关,前几天我们把黄贯中请来郑州,还合了影,很开心,贴出来秀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