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忆的三种形式
这个星期老师在早读课上带着我们读起了《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这一本书,书中讲到了记忆的知识,不由的想到了想到了心理学老师给我们讲记忆这部分内容的场景,这也许就是记忆中的联想吧。
人的大脑里共有三种记忆方式,分别是瞬时记忆,知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在心理学的课堂上,老师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了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看20秒迅速记忆,20秒后就收回,让我们说出刚看到的那一连串数字,刚开始我们只记得前面几位数,或者记住了后面几位,但总是记不完整,连续做了三次这种测试后,我们大多都能把这串数字完整的回忆起。只不过,游戏时间一过,我们早已遗忘了这一连串数字是什么。
2、知觉记忆。嗅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都是知觉,由这五种产生的记忆都是知觉记忆。有一个决定考研在备考的那段时间,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复习上,就不爱出去吃饭,买了很多酸菜粉丝放在房间里,把它拿来当饭。就算考研过了很久,当她每次吃酸菜粉丝,闻到这种味道的时候,都会想起考研,这就是由味觉和嗅觉产生的记忆。
3、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永久保留在你大脑的记忆,它受记忆曲线的影响因素较小。比如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你在学会开车后,每天都会开车外出,在学会加上刻意练习后,就是一项能长期储存在大脑里的记忆,当需要运用时,大脑就会自动把开车的惯性动作传递出来。长期记忆贯穿于人的一生种。
长期记忆能让你在做常做的事情时自动化完成,因此能省时省心。那怎样才能保留长期记忆呢?在《学习之道》这本书中,有一章节讲到了如何构建组块,而构建的组块就能保持长期记忆,组块构建就是把大脑里的混乱的碎片经过整理后,一块一块的拼接出完整的内容,在储存于你的大脑,需要时就运用出来。
在早读上,对如何形成知识体系,老师讲到了构建晶体知识也是一种形成长期记忆的方式,构建的知识体系金字塔坚不可摧。
长期记忆的瑕疵——定势思维
长期记忆在节约思考时间的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当接触到与自己长期记忆不同的方式时,大脑会进行本能的排斥,因为它已习惯运用长期记忆力里的这种方式去解决这种问题。在一次次的不接受新鲜事物与方法时,思考与行为就会渐渐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改变长期记忆中固有的思维方式就会出现抵抗。为了不受长期记忆固化的影响,也应随时关注新鲜事物,把有益的部分输入大脑,变成新的长期记忆,把固化的部分渐渐的弱化,不断迭代,让长期记忆中保留的知识技能精益求精。
二、最初的记忆
当新生儿初来到这个世界时,不管看到的是谁,他都会露出自发性的笑容,这是选择性的微笑,过几个月后,他只会在看到自己的母亲时才会露出笑容,因为母亲养育了他,望着他笑时,就会去抱他,哺乳他,在有选择性微笑这个过程中,婴儿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记忆。
三、退化的记忆
有科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能力会逐渐降低,比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有的老年人因记忆功能减弱,外出时,会找不到回家的路;有的记忆会渐渐退化到几十年前,在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里:一位年近七、八旬的老爷爷,他早已记不住自己儿子长大后的样子,在某次吃饭时,当着一桌人的面伸手拿了一个饺子放进衣服的口袋里,衣着光鲜整洁的儿子露出尴尬的表情说到:爸,你干什么啊?这位老爷爷回答到:我儿子喜欢吃饺子,这是留给我儿子的。
四、记忆带来的温暖
只要是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不管何种形式的记忆,都会伴随他一生。在还是一名学生时,发挥超常的记忆功能,希望通过记忆能取得好成绩;当成人后,通过记忆的更新替代,让他变得更加卓越,同时也会遇到那些让他一生都会记住的人;年老时,随着记忆功能的减弱,有的老人的记忆会严重的退化回到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时,孩子与父母就像是变换了角色一般,也正因为记忆引起的退化,能让孩子体会到,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父母是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才把他养育成人。记忆,神奇而又温情;记忆,神秘而又真实;记忆,永恒却又显得如此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