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然而,这是一个没有童年的故事。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富养女儿: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区别》的文章,看来怎么样养女儿,也是一个话题,就想浅谈一下在这部剧中看到的关于怎么样养女儿的问题。
有一个不知道算不算怪癖的习惯,写评论性的文字之前,从来不会去看别人的对我要评论的评论,只喜欢自己自顾自的写,拙劣与否不顾,真实就行。
印度和先前中国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贫穷,比如重男轻女。所以,当这个影片在中国上映时,还是能引起很多共鸣的。在农村,我还是多少听过或经过这样的故事的。比如,父辈因为家里的贫穷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然后想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放到下一辈身上;比如,在他们意识里,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有儿子了才能颐养天年。
我是女孩子,看到影片里吉塔和巴比塔头发栽进深深的黄土坑、吃不了女孩子喜欢吃的所有、剪了头发、戴不了女孩子的饰物、爸爸狠狠的一巴掌……都深深戳在心里,有关自己的成长,有关女孩子的成长。
我相信很多女孩子的童年里都有一个公主梦,不是矫情,不是做作,是本该的少女情怀。我们会喜欢各种各样的娃娃,各种各样的饰品,放在一个粉色的屋子里。这是本该憧憬和期待的童年,即使没有,但某个时刻,一定渴望总有过。对于吉塔和巴比塔,反抗到接受,经历了可能我们没法体会的心路历程。在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心里的女孩子的人生可能是林徽因,可能是杨绛,现在还可能是武亦姝这样的才女,温文尔雅,凤仪可师。也在那一刻,突然想起那些年纪轻轻便站在国际奥运场上的年轻女运动员,如叶诗文、傅园慧等等,我们对她们的概念可能就是国家顶级运动员,不曾想过,她们也是女孩子,也许热爱运动,也许不爱运动,但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上了这样的道路。
总有人说,女孩子应该是被富养的,我想说的并不是富养还是穷养,毕竟富养和穷养有关经济问题,并不是所有想富养的人都能富养得起。我想说的是女孩子,应该被惯着、自由生长,还是被管着、规划路线。
在剧中,爸爸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到了自己的下一辈人身上,一直想要个男孩子来完成梦想的他在一天两个女儿打人之后,疯狂开始了对两个女儿的训练。从此,她们没有了女孩子的童年。他给她们规划好了所有的路,她们在他的规划下进行着一切不让他失望的环节。她们除了忍受女孩子不能的所有还要忍受所有的嘲讽与讥笑,纵然在影片中,她们在后来赢得比赛后获得了那个国家从来没有的对女孩子的眼光。可是,我还是没法想象,作为女孩子的她和光着膀子的男孩子一起摔跤的尴尬。当辛格的梦想上升到了国家的程度,确实看起来很伟大;当两个人女儿变成了自己为国家争光的工具,可知,她们真的愿意?在后面的剧情中,辛格和吉塔新教练的训练方式有了冲突,当然也就上演了一场被误解、被骗、被理解、被爱的亲情大戏。
在这部剧中,吉塔得了世界冠军,为国家赢
得了荣誉,巴比塔也赢得了全国冠军。在他们家破旧的墙上,满是奖牌和奖状,旁边也堆满了证书和奖杯,再加上当初家里连米买不起,他给训练的孩子吃鸡肉,这所有的情节加起来,确实非常励志。然而,这一切都是在她们成就以后这样的故事才会被戏化,才会被演绎出来。倘若,她们身体并不适合摔跤,她们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变得自卑,她们在某次失败的比赛后一蹶不振等等,这都是可能的人生,可是还会有后来的故事吗?
生物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我想每个人发展也大概是这样吧,每一个路口,会有不同的“基因”,然后再“选择性的表达”,然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通过戏表现出来的,往往都是最跌宕起伏的一种,戏后面有看不尽的人生。
多年前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阿米尔·汗饰演了励志男主兰彻,其不拘泥于世俗,敢作为,能疯狂的青春形象成了一辈人心中的励志楷模,该剧也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近二十年后,阿米尔·汗以父亲和运动员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不否定这部剧的成功,但作为一个从小不会被严管,自由成长的女孩子,其中体现的养女儿的方式还是给了我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