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认为自己状态不好就是营养不够,吃不饱,就使劲吃;总感觉不进步就是看书少,就使劲看书。这到头来却发自己越来越胖,状态越来越差。看书越来越多,心里却越来越空虚。
这个问题自己曾经思考过,就是能量和力量的关系。
今天跟一个老板又讨论起来这个事情,不禁又引发我的再思考。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企业老板感觉自己企业内部没有活力,没有效率,总认为是业务开展的技术,方法,策略不对,因此就不停的请各种业务专家来赋能,来培训。可到到头来仍然没有进步,于是就继续进入了“原来是自己请的人不对,又进入到了请新专家”的认知循环中。如此,不停的请专家,不停的培训,不停的没进步,继续请。。。。
原来我以为这是个例,跟很多老板朋友交流之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就如同上面提到的个人状态不好,就实践通过吃饭补充营养,个人不进步,就使劲看书一样。
问题比答案重要,假设比行动重要。
我们总是假设我们不进步,团队不成长是因为看的信息不够造成了,因此我们的行动也就会为了解决这信息不够而展开了,去寻找更多的信息来补偿这信息的不足。
然而,大量的循环之后,才发现,不停的输入信息并不能解决自己不进步这个问题。
即:自己对于问题的假设出问题了。
不进步并不仅是因为信息输入不够造成了。
一个人的进步,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依赖营养的摄入,信息的获取就能够完成的,输入摄取之后,还必须要有消化的阶段。
从身体状态的角度出发,消化的阶段就是代谢的过程,这个时候运动就是一个必要节点。
从认知提升的角度出发,消化的阶段就是思考行动的过程,这个时候刻意练习就是一个必要节点。
一个个体,要能够让自己成长的更快,没有诀窍,必须要建立从能量到力量的消化能力,这能力就是自律的实践过程。
对企业而言也同样如此,要真正能够让团队成长,除了有好的业务模型外,还必须要具备能够高效执行的落地流程。
大到战略,一个业务的战略要落地,就必须要有战术的支撑。如果说战略是能量,战术是力量,那么从能量变成力量一定要有一个自律的行动模型。
小到培训,一场培训下来,对于认同的信息如何高效的应用到工作中,这也同样是能量变成力量的过程,这都离不开强化的自律行动模型。
在这个连接爆炸的时代,新鲜的信息永远存在,毕竟我们的认知是有盲点的,但自律的模型却永不新鲜,任何一个有能量的模型要变成一项有力量的能力,都必须要在非舒适区持续刻意的投入才可以又机会落地,否则再好的信息也不过是朋友圈转发的谈资而已。
进步,先从自律践行开始……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