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日記,四十四】
自上世紀起,教育研究的主攻方向就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效率研究,至上世紀末,逐漸將重點轉向學習者如何學,而不是教師如何教。至2012年出現比較成熟的翻轉課堂模式後,教育的研究就已經無法和技術手段脫離了。基於教學共同體的概念,教學過程被看作是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有教育研究者發現社會性活動引入教學會刺激學生軟技能發展最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然而沒有直接證據揭露具體模式或細節。目前國內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推進,將效能研究推進到人本層面。縱觀歷史的軸線,最初為高能耗高負荷的強調質量的教學,過渡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效能層面,進而又將繼續借助科技手段推進至差異性自適應的人本教育階段。所謂慕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都只是不同比例地使用了部分科技手段,然而這並不是未來教育的最終樣態。應用到教學過程的科技的類型以及比例將大幅增加,以光譜概念來理解這些模式間的關聯將更加便捷。換句話說,目前的各種教學新模式都是野蠻生長的雛形,後續的變異與迭代才是關鍵,即技術支持才是關鍵。引用一句大咖的原話:未來教育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