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我的母亲》作者熊心、茉莉·拉金,译者郑初英,由本人简体转译(2)

推荐序

老鹰的羽毛、熊的爪、野牛皮衣、弓箭、烟斗、捕梦网、圆锥帐篷、钻木取火、陶壶、泥屋、勇士、猎人、追踪师、药师、萨满、热血奔腾的太阳舞、抚慰灵魂的歌声与鼓声、乌鸦和草原狼的神话故事、祈雨的祝祷、与祖灵对话的仪式,还有太阳在皮肤上印记的红、风在乌黑发上梳留的潇洒、世代流传在炯炯目光中的智慧,他们一开口,可听闻的是与天空父亲、大地母亲、万物手足、石头祖父、流水祖母、祖灵及大灵的交流、尊敬与爱。这是今日多数人对印第安人的模糊印象。从《少年小树之歌》、《西雅图的天空》、《巫士唐望的教诲》、《追踪师系列》、《药女》到《印加能量疗法》等等诸多关于印第安文化的书籍中,我们阅读到的印第安人智慧总是具有某种超现实的奥秘感,他们与土地、生命和灵界的连接使其生命充满无形的原始力量。这种原始的生命模式却能轻易勾起人们内心深处莫名的渴望,渴望自己也能成为生命之流的一部分。

十多年前,我在“莫名而无知”的情况下,参加了一场印第安式的神圣仪式——灵境追寻。在大峡谷中独处的四天四夜中,天空父亲为我盖被,大地母亲为我铺床,蛇族兄弟来访,石头祖父和流水祖母日夜守护着我,大灵召唤我前来,为我的生命开起了新的篇章。七年后,我成为灵境追寻保护者,在台湾为受到召唤前来参与神圣仪式的人服务与守护。这些年来,我和外子持续学习亲近大地的古法。有人问我:“在便利的现代社会中,还有必要学习古老的生活方式吗?”

印第安人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是其中的智慧与土地、与万物众生、与神灵紧密相连,所展现出来的生活哲学,不仅不神秘,而且非常真实可行。而学习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无关乎背弃现代社会,更不是为了要在末日之际求生存,真正的目的是要为自己流离失所的心重新扎根,这是一条归乡的路,回到真实的生命之中。

熊心在《风是我的母亲》中诉说的,正是这种真实不虚的生命养成之道。身为风族与熊族后代的熊心,以风族优雅的说故事传递信息的能力,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生命应该“走在美之中”。他透过自己的生命历程,描述他的巫医(或称药师)养成训练的过程及父母族人给予的教诲,他尊敬长者、与树对话、成为大灵疗愈的管道、守护神圣的知识。

他才出生三天,母亲便将他引介给天、地、风、火和四方,他说:“由于族人与天地万物保有紧密关系,使我得以在成长中拥有归属感。”与天地元素相知相依相村,才能使我们与构成生命的元素紧密相连,而这正是生命扎根的必要过程,就像大树具有深入地底的主根一样,与生命元素的连结也是归属感的根源。

要成为一位伟大的猎人,少年必须先精熟自己的武器,要猎杀时,必须先向猎物感恩并且解释:“我杀你是为了养活家人。“猎到第一头猎物时,自己不能享用,必须供养给部落长老,因为牺牲与慷慨的行为是好猎人应有的特质。只有在懂得尊敬长者之后,我们才有能力将这份尊敬延展到对环境的尊敬,将所有生命都视为自己的亲族。

熊心对自己身为药师的能力总是谦卑以对,因为他明白疗愈的力量并非源于自己,他只是个工具与管道,允许药草、歌声和能量透过自己,协助患者重获心灵与生理上的健康。他说,每个人都有可贡献之处,每个人都有给予的能力。

透过熊心简单有力的描绘,我们得以看见歌声和鼓声的力量来源,明白烟斗与灵境追寻等神圣仪式所发挥的影响,老鹰的羽毛不是单纯的装饰品,猎人对生命比任何人都珍惜,唯有倒空自己才能承载更多,只有对天地万物心怀敬意才能具备沟通能力,而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

这最后少数一位北美印第安药师,要告诉我们的不是如何爱护土地,而是为我们展现出如何活出完整的生命,并且借由自己的完整来加惠他人。熊心生命中的每一步都走在祈祷之中,使自己的生命目的超越自我的需求。

熊心的故事里没有神话传奇,没有神秘,这是个真切而实际的生命与生活方式,是一条回归真心的道途,是值得学习复制的行动哲学。我真诚推荐。

——七世代自然生活学校共同创办人、《松林少年的追寻》及《追踪师的足迹》译者 达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