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讲讲简单吧,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幸福。这话我也是深有感触,在那个猪肚(猪胃)都吃不起的90年代,母亲每次问我生日礼物,我都说一罐八宝粥,倒不是我对八宝粥有多少偏爱,只是选这个会让母亲开心,以至于我现在都会被妻子“嘲笑”连自己生日都会忘。我就是这样慢慢长大。
上小学开始有家庭作业了,我每天放学就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前面一个小方凳,方格本就放在上面写字。为啥要去门口写字,因为外面亮堂呀。家门口人来人往,有人挑着大粪,有人扛着锄头,他们都会惊讶地停下来说:“XX啊,这么认真在写字,你以后肯定有出息,我们村还没出过大学生嘞”、“这小子会读书”。原来做完作业就会有出息,就这样,我的内心埋下了做作业的种子。
有一年期末考,语文数学90多,那个时候我对名次还没有概念。当天晚上叔叔回家,和我爸吃完饭,听了我的成绩,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叔叔是医生,随身带笔),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笔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黑色的光芒,看得我眼睛都直了:“送给你,作为对学习成绩好的表扬,继续努力。”原来学习成绩好还能受到表扬。我内心的种子慢慢开始发芽了。
初一上学期,我也还在适应新的学校。我只知道,自己做完作业就是好好学习。虽然会有青春期的悸动,有喜欢的女生,但都是只可远观,仅此而已。初一期中考结束后居然排名了,而且是年级段排名,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排名,我大概在班级前10吧,然后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会费奖励获得名次的同学,当然也包括我,我忘不了上去领奖的时候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以及班主任认可的笑容。原来做完作业就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还能把交上去的班会费拿回来。我内心种子渐渐长成了一棵小树苗。
初三,中考前,按照模拟考的成绩是能进重点高中的,母亲把我叫到跟前说:“放宽心去考,不要有什么压力,爹娘看出来了,你就是读书的料,哪怕是考不上,我们也已经准备好钱给你买进去。”那个时候买的话大概要2-3万,是很大一笔钱了。好在我也不负众望考进了重点高中,虽然没考进实验班,但是我被分配到了普通班中最好的一个,部分课程的老师也在教实验班。我内心的小树苗就这样开花了。
高中三年,支撑我的还是那个简单的信念:好好做作业就行了。我甚至把作业当做了一种乐趣。周六放学回家,我早早地做完了作业,周日晚自习的时候,看着其他同学还在焦头烂额地做作业,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高三寒假,我趴在床上做完了所有的寒假作业。开学组织摸底考,没想到很多题目都是寒假作业原题。结果那次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一,超过了实验班。考试排名最终也没有公布,我也是后来听实验班的同学说的。
高考,稳定的发挥外加爆棚的运气,我考上了重点大学,真正成了村里人口中的大学生。我内心的小树苗终于结果。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的学习经历,对我帮助最大的不就是简单的信念:做完作业以及我是为读书而生的自我认知。在这里特别感谢自己父母亲戚,教育我的老师,还有表扬我的村民,是他们帮我种下了读书的种子,并慢慢呵护它成长。张雪峰老师说得没错:“读书是最简单的事情”。简单即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