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格局》真是一本深度解读综合学习力的书。如果深入系统地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以致用,一定能够使家庭教育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培养出真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大视野和大格局的人,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天工作比较多,依然是晚上阅读2个小时,粗略地读了第二章第五~六节《提升学习效率的六大技能之理解力和分析力》,第三章第一~五节《学习自控力》和第四章第一~三节《终生竞争力之适应力、情商力和协作力》,共约100页。
在囫囵吞枣地阅读中,感受最多的是“枣”的生活性。就是说理解力也好,分析力也罢,乃至责任感、专注力、判断力、阅读力和五大终生竞争力,这些林林总总的学习能力,无不来源于生活、脱胎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可是不知为什么,众多家长都会以“爱孩子”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剥夺孩子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参与生活的权利,既用“包办代替”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和责任心,又使其无法在生活中锻炼理解力、判断力和分析力。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让孩子不能享受完整的生活,还美其名曰“啥都不让你操心,你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要知道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三大学习基础都是从生活中生发和培养出来的,不让孩子参与生活,他又拿什么来学习呢?
动辄指责孩子“不专心,理解能力差,没有责任心,啥都不会干,懒得很”的父母,啥都不让孩子参与,哪来的各种能力呢?天生地长的吗?我以为,最该学习的就是这样的父母了,什么时候父母持证《家庭教育资格证》才能上岗生娃就好了。
今天的阅读中有三颗星抓住了我的眼球。第一颗星 叫做“理解力”。为什么同一位老师教,有些孩子却听不懂上课的内容。黄老师从三个层次给与指导。第一个层次是解码能力,即老师带领孩子认、读、写一个新字的过程,第二个层次是链接新旧知识的能力,就是把新字和生活里早就熟悉的物件或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孩子拓展理解。第三个层次是深度认知能力,引导孩子在不同的场景使用新字。家长辅导时,可以借助“剥洋葱法”帮助孩子,发现理解力的三层问题。一是用对照课堂笔记或作业找到难点,或鼓励孩子把所学知识讲出来的方法发现孩子的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地引导他复习,在这里建议家长用与老师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方式辅导孩子,以免孩子思维混乱。一般来说,老师的方法更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没办法辅导,就鼓励孩子问同学和老师,一定克服不好意思和怕麻烦心理,一旦给孩子留下“不好意思问别人”或“学不会也无所谓”的印象才是真正的大麻烦。二是用“提问力”中的“K-W-L图表”帮助孩子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和融合。三是多用聊天和提问的方式,结合图片、短视频、游戏(非电子游戏)模式,用多维度、多感官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展开想象,带动思考,丰富孩子的认知。总之,拓宽孩子的学习场景,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玩、一起做家务,让孩子储备更多的生活实践知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用丰富的见识帮助孩子深度理解人、事、物,才是提高孩子理解力的不二法门。而不是买一堆“阅读理解试卷”让孩子刷题,那样只会让孩子不断体会到挫败感,产生厌倦情绪,而不会提高理解力。
第二颗星 叫做“责任感”。黄老师说,比起短期的学习成绩,责任感是人生中更重要、更深厚的品质,因为一个人即使才华出众,如果缺乏责任感,那他在未来的职场上也很难发挥重要作用。我深以为然。缺乏责任感的人再有才华,也会在“精致的利己”上落脚,这样的人,不爱家,不爱国,只爱自己。所以,我们学校把“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儿童”作为育人目标,担当的首要基础就是有责任感。然而责任感既不是生而就有的,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萌生。它只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在学习自理、参与家庭事务中,逐渐从意识到行为发生潜移默化地改变,最后才能沉淀为习惯和美好品质。
第三颗星 是我最近几年一直关注的“专注力”。去年开始,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成立了“专注力课题组”,想抓住培养关键期,干预和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水平。黄老师在本书中着重介绍了三个影响专注力的重要因素。一是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和掌控度。其中就提到了玛雅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通过做家务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孩子对学习内容的适应度。三是找到孩子擅长或喜爱的学习模式。从书中我才知道,原来人的学习有三种类型,即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平衡地使用这三种学习模式,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偏感觉型的孩子来说,最容易受挫。她也给出来改善专注力的四个方法和亲测解决方案。包括: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合理调节与搭配饮食,留出足够的运动时间和不随意干扰孩子的专注力。我们课题组也从理念到方法上给与家长有针对性的指导,除了黄老师说的这几点,还有“舒尔特方格”、五分钟静坐和大声朗读等具体训练方法,只要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的积极情绪,和孩子一起训练,就能有很不错的改善。学了这本书以后,在专注力课题研究方面,我们又有了新的指导。
总之,让孩子多多参与生活,多做家务,多在生活中实践,既能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分析力和责任感,保护和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让孩子感到这样的学习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衷心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看到这本书,能够把“生活”这位最好的家庭教师请到身边来,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感谢樊登老师!感谢作者~黄老师!感谢班班老师!也感谢坚持学习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