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归来再读书
殷德静
万般留恋中,我们结束了汝阳共读,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浸于醉人的书香之中,但是因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科学,阅读背景不丰富,所以读的过程中,面对郝老师的提问,我多次答非所问,无法真正发掘知识的魅力,更无复活知识的能力,在努力追寻的杜威的路上,我觉得他一会儿那么近,一会儿又那么远。郝老师解读的时候,杜威就在我们的面前,而我自己在读的时候,他又走远了。为了使自己能够接近杜威,内化他的理论,今晚我再次翻开了书本,这一次,我多了几分沉静和自信,经典书籍在于常读常新,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每天要阅读一小时,并认真梳理知识,画出思维导图,结合郝老师的讲解笔记,思考自己的经历,从而细化吸收理论。
二、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借助工具书,学习陈娥老师虚心认真的态度,我观察了她在听课中,不停地批注,并不停在查阅相关资料,这是啃读者才有的面貌,希望我也能让之成为自己的习惯。
三、重读文章时,我要学习刘广文老师的对于各章节的分析,以及对于文本的解读,还要像郝老师那么不断地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四、之前特别爱写的我,读完杜威后,吓得一直不敢动笔,原因仍是对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产生了反思,比如读书少,缺乏奠基性的阅读,因此在共读最后一天,我让刘广文老师和徐明旭老师分别给我推荐了几本书,我计划在暑假里争取读完。
五、对于写作,我之前的文章多为教育叙事性写作,记录的大多数是做了什么,有什么感悟,但是缺点显而易见,真如今天郝老师在文章《一辈子学习写作》中说的“逻辑不清,既不能真切感染读者,也没有传递出深邃的洞见,文章缺乏根本性的力量。语言的深度是思维的深度,语言的精确是思维的精确,语言的丰富是思维的丰富,文章没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根源是生命缺乏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领会。”那么,我决心告别自己写作的浪漫期,进入精确期,再去攀登具有高度的综合期。
结语:杜威对于“习惯”有这样的论述:“习惯乃是一种执行的技能,或工作的效率。习惯就是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习惯通过控制动作器官而主动的控制环境”。因此,我们有责任主动地改变自己,而不能被动地呆在“舒适区”,我要理性地分析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问题,自己控制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持续生长,不断变化,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