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含大段摘抄,作者写的很好,我无法精简)
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
随着时间过去,种麦子这个原本看来划算的选择,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儿童大批死亡,而成人也得忙得满头大汗,才能换得面包。公元前8500年杰里科人过的生活(农业革命起始),平均来说要比公元前9500年或公元前13000年(采集狩猎社会)更为辛苦。但没有人发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每一代人都只是继续着上一代生活的方式,在这里修一点,那里改一些。但矛盾的是,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是在这些农民的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沉重的枷锁。
【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恐惧。兴致勃勃地一步步走向无法挽回的境地。】
为什么人类会犯下如此致命的误判?其实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道理都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每次人类决定多做一点事(像是用锄头来耕地,而不是直接把种子撒在地上),我们总是想:“没错,这样是得多做点事。不过收成会好得多!就再也不用担心荒年的问题了。孩子也永远不用挨饿入睡。”确实这也有道理。工作努力辛苦一些,生活也就能过得好一点。不过,这只是理想的状况。
计划的第一部分进行得很顺利。人们确实工作得更努力也更辛苦。但大家没想到孩子的数量也多了,于是多出的小麦也就有更多小孩要分。这些远古的农民也没想到,母乳喂得少了,粥喂得多了,就让孩子的免疫系统下降,而且永久聚落也成了疾病传染的温床。他们也没有预见到,由于增加了对单一食物来源的依赖,实际上他们使自己更容易受到旱灾的威胁。这些农民还没想到,丰收年他们粮仓满满,却会引来盗贼和敌人,迫使他们得筑起高墙、严加警戒。
这样一来,发现苗头不对,为什么他们不赶快放弃农耕,回到采集生活?部分原因在于,所有改变都必须点点滴滴累积,经过许多代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选了。另一部分,是因为人口增长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旦采用农耕之后,村落的人口从100人成长到110人,难道会有10个人自愿挨饿,好让其他人可以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这已经再无回头路。人类发现时,已经深陷陷阱、无法自拔。
【现世活着的我们,只看到目前已经发生的这种可能性,忘记了我们是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并不是非得是如今的样子。一旦认为眼前是天经地义、是理所应当,没有改变的期待,自然不会有改变的力量和行动。】
于是,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而且这可不是史上的最后一次。就算今天,仍然如此。有多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从事各种劳心劳力的工作,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就退休,去从事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但等他们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得有两部车,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去国外的假期。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会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挖树根吗?当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我们生来就在这样的世界上,削尖脑袋去符合这世界的标准,忘记在这之前思考件事情:这是世界应当的样子吗?
“镜子很脏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误以为是自己的脸脏;那为什么别人随口说出糟糕的话时,我们要觉得糟糕的是我们自己”(蔡康永)
如果我们把眼前面对的生活看作理所应当,本就如此也本该如此。如果我们认定工作应该比睡眠、吃饭、运动、休闲重要。认定开会自然不必顾及是否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认定工作急事自然不必顾及是否已经过了要睡觉的时间。
如果你接受了所谓的“命定”,你当然会毫不犹豫地电光火石般地谴责自己存在的正常想法。我之前读过的,王阳明、孔子所说的尽性、仁乐就是我们的心真实的趋向。而接受外在“命定”,否认自己的真实,这太悲哀,又无处不在。
就拿我们最常听到的来说。谁不想有钱,你努力才能有钱;别总看剧,你的学业工作才能支撑你的未来;越努力,越幸运。如今读来,又怎知不是一场场骗局。如下图的注释中所说的,一辈子做着有害身体、心灵和社会关系的劳力工作。
我之前认为优秀和快乐是同一件事。现在我突然觉得似乎根本就没有所谓“优秀”,其实就只有快乐这一件事。
目前巨大的问题在于,你不努力,你怎么生活。你能娶妻吗,你能养好孩子吗,你能孝敬父母吗。你提到这些问题,之前所说的“只有快乐这一件事”,就变得像是“鸡汤”,像是片刻用来欺骗自己而产生的欢愉,像是没有能力面对现实世界转而欺骗自己的行为。
这是最最让人恐惧的骗局。就是已经在你的脑子里设定了意义,设定了你一生应该追求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个终极设定在,你如果无法否认这个终极的设定,你也就永远都走不出骗局。
这个骗局怎么说呢。一块金子和一块土,哪个更重要?自然是金子啦。但如果是对于一只虫子来说呢。
我们是生命,生机畅达是我们的全部意义。
而目前的设定是,你是一个螺丝钉,做出贡献才是你的全部意义。】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等到习惯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就是一种依赖。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了。让我们用现代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解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有许多本该会让生活轻松省时又如意的发明,像是洗衣机、吸尘器、洗碗机、电话、手机、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等。在以前,寄信是件麻烦事,得亲手动笔、写信封、贴邮票,还得再走到邮筒那里去寄。想得到回信,可能得等上几天、几星期,甚至是几个月。至于现在,我可以随手就寄一封电子邮件,传送到地球的另一边,而且如果收件人在线,可能只要一分钟就能收到回信了。我确实省下了所有麻烦和时间,但生活真的更轻松了吗?
可惜事与愿违。在传统信件的年代,我们通常只有最重要、不得不联络的事才会写信。写起信来也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字斟句酌、考虑再三。而且,通常对方的回信也会同样慎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月来来去去的信顶多就是几封,也不会有人急于立刻回复。但在今天,我每天都会收到几十封电子邮件,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响应。我们以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我们其实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10倍快,于是我们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三不五时,总有些反对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勒德分子(Luddite)坚持不用电子邮件,就像几千年前,也有某些人类部落拒绝农业,所以躲过了奢侈生活的陷阱。然而,农业革命要成功,并不需要某个地区的所有部落都无异议通过。一切都只从“一个部落”开始。不论是在中东还是中美洲,只要有一个部落定居下来、开始耕作,走向农业的趋势就已经无法抗拒。由于农业可促成人口迅速增长,通常农业部落光靠人数就已经大胜采集部落。这时,采集部落只剩两种选择,第一是逃跑,放任自己的猎场成为农场和牧场;第二就是拿起锄头,自己加入农业的行列。无论哪种选择,都代表旧的生活方式注定将要凋零。
这个关于奢侈生活陷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并没有人在背后操纵农业革命发生,或是意图让人依赖谷类为生。一开始只是各种小事,主要就是希望吃饱一点、生活安全一点,但最后累积引起的效应,就是让远古的采集者开始花上整天的时间,在烈日之下挑水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