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让你头疼不已的数学题,同时还被那些智商相对较高的人取笑,但是如果你具备一点会计学思维,情况就会大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用会计学思维来解答一下下面的两道题:
1.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0元,每人各掏了100元给老板。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0元就够了,拿出50元叫服务生去退还,服务生藏下20元。然后,把剩余30元给3个人各分了10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0元,现又退回10元,每人只花了90元钱,3个人每人90元,加上服务生藏起的20元,总共290元,还有10元钱哪里去了?
1.老板
借:现金 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
2.服务生
借:现金 20
贷:营业外收入 20
3.客人
借:管理费用 270
贷:现金 270
4.对账后的两个平衡关系:
(1)现金的借贷都是270元,是平衡的;
(2)费用=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270元,是平衡的。
题目属于偷换概念,用现金300元去等于营业外收入20元+管理费用270元,肯定是错误的了。
2.下面是一道坑爹的二年级数学题这道坑爹的二年级数学题,据说100人有90人答错。
内容:小张是卖鞋的老板,一双鞋进货20元,卖30元。客人给了50元,可小张没零钱,所以把那50元拿去向邻居换5张10元的,找回20元给客人。后来邻居发现50元是假钞,小张不得不赔邻居50元。问小张共亏了多少钱?
对于这种题,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问题,思维清晰了,就会很快得出小张亏了40块钱。
(1)从不换钱的角度:换钱不换钱,都改变不了小张收了一张假币的事实,因此,可以不考虑换钱的环节,这样,小张就损失了一双鞋子和找给那位买鞋的人20元钱,一共40元。
(2)从换钱的角度:小张收了假币50元,损失了50元,小张换完钱后,得到了50元真币,小张给出了20元,还余下30元,现在要还给邻居50元,需要再拿出20元钱,这样,加上那双鞋子,还是损失了40元。
最后,为了让大家清楚一些会计概念,我用会计分录将此题再解答一次。
A.卖出钱确认收入时,会计分录:
借:现金 30
贷:收入 30
同时,结转成本:
借:成本 20
贷:存货 20
B.发现假币时,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50
贷:现金 50
对上述业务进行利润结转,收入-成本-营业外支出=30-20-50=-40(元)。
根据上述会计核算,那位小张同志一共亏掉了40块钱。
会计学中借贷记账法的讲究借贷平衡,雷同于宇宙平衡法则,借贷之间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会计学思维也就是理性思维和哲学思维一种表现形式。
我在此强烈地要求大家至少也应该学一点点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