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温暖的港湾,这是很多人对家庭的憧憬,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希望回到家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身心能够得到最大的放松。但是,家是一个个人构成的,这些人是各自不同的个体,他们在一起必然会发生各种碰撞,“碰撞”客观存在,对“碰撞行为”的处理却是我们能主观把控的,我们的处理方式稳定下来就会构成家庭文化的一部分,碰撞后我们及时沟通就形成了沟通的文化,碰撞后我们都退让一步,就形成了退让的文化,碰撞后我们吵架了但是没有记恨在心,就形成了虽然吵架但是也宽容的文化,碰撞后我们斤斤计较并且怀恨在心就形成了尖酸刻薄的文化。这些家庭文化是可以传承的,有的部分也许会成为我们的后代一辈子都在克服它、与它发生战争的部分。
回到今天的主题,什么行为是“彼此消耗”,相互指责、冷战、斤斤计较、懒惰(懒惰也是一种消耗,当我们懒惰,必然会有其他的家人在帮你做一些事,这就是在消耗对方)、辱骂、不信任等等,造成消耗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有两个核心原因:
一、内在的自我不够沉淀,不够稳定,不够富足。很多的消耗别人的行为其实都来源于对自己的不满意、对自己的不认可,比如一个妻子总是抱怨于丈夫不够爱她,有可能她的自我中就有:她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她对自己是极其不认可的。
二、界限感不明。我们是家人,你就得按照我的意志去说话、做事,包括你的思想都要被我主宰,不能有任何跟我意见不同的地方,如果你我有不同的地方,我就会去指责你,这是多么荒谬的行为,这样混淆的界限会使对方感到窒息,也会让自己时时处于对别人的不满意、愤怒之中。
所以我最理想的家庭状态就是家庭成员之间能彼此保持界限,但是在需要亲密的时候也能亲密,同时,给到其他人和自己赋能的时间和空间。比如, 婆婆帮我带孩子,很辛苦,那么也要给到她能自我赋能的时间,对孩子也好,对我们也好,对她自己也好,她喜欢跳舞,那么就让她抽出时间去跳舞,她喜欢聊天,那么就去聊天,她没锻炼身体我会督促她该出去锻炼身体了。
再讲一个今天早上的例子,因为昨天在外待了一天身体有点累,今天周日有点犯懒了,早上没有按点起床,闺女比我起得早。我在睡梦中迷迷糊糊的被闺女的古筝声给叫醒了,在那个时候,我的感受特别的激动和欢悦,起床后,我跟闺女说道:“妈妈今天特别感谢你,其实我特别期望在家里有别人能带引妈妈,但是今天你带引我了,是你的古筝声把妈妈叫起来了,妈妈好感谢你。”这就是一个相互赋能的行为,闺女的行为给我赋了能,同时,我的反馈给她又赋予了不同的能量,同时这种反馈也会让孩子的自主行为更加稳定。
我们不能保证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有赋能的认知水平和赋能的能力,那么就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自身这里开一点小口,我们的点点赋能才有可能在家庭内部蔓延到各个角落,慢慢充盈,去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家人,“相互赋能”就会慢慢变成稳定的家庭文化的一部分。此外,赋能他人之前要赋能自己。
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个话题,因为,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啊,伤了谁,都是伤人伤己的事,让我们为“彼此赋能”的家庭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