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型”的人,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看似活的“认真努力”,却没有一刻为自己而活。
而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
从小,我就是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班里的“好学生”。我很幸运,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处处都可以做到高分,我也习惯了不让别人“失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几乎成了我的人生信条。
我以为,不让别人失望,也是个不错的为人处事标准,甚至有些“无私”。然而我一度因为这样的“人生观”,而事事处于被动,一直在“被选择”,基本没有过“主动选择”,哪怕有些看似“自主”的判断,也是基于我那“把事情做好”的世界观来做的。
那段漫长的人生阶段里,我从没想过,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这种状态有种致命的缺陷——满足于解决表面的问题,却没有深究的自我驱动力。
2015-2016年,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很多因素,很多不可预期但又似乎是必然发生的变故,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和所处的世界,我开始面对自己之前一直回避的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它们。
幸好不算太晚,我处在人生的第四辈子的最后三年(最近在阅读李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可以好好地调整,准备下一次重生。
我开始把自己定义为“终身学习者”,这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幸福,觉得人生突然多了好多可能。
值得庆幸的是,我已经在“转变”,慢慢变成一个有自我驱动力的“进取型”选手,我相信这才是我内心最深处的“真我”,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且期待未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