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到市区学习正值阳春三月,树木已发芽吐绿杏花白满枝头,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学习的报告厅内虽有点不可思议但人头攒动,通道两边都坐满了来学习的老师,他们时而低头做着笔记时而抬头认真听讲,时而互相交流时冥思苦想,时而发出朗朗笑声时而又是阵阵掌声。
这次来讲学的老师两男两女真会讲究平等,有来自南方广东的陈德兵老师、上海的朱煜老师、江苏的郭学萍老师,还有北方吉林的孙世梅老师。他们都是特级教师,发表过许多的学术论文,专题讲座都在百场以上。
我听了这四位专家名师的授课,才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朱煜老师的《半截蜡烛》是脱离多媒体,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借助课本来开展教学。他抓住课标与课后习题练习来进行逐层推进,由字到词到句的推敲品读来感受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与面临的危难,引导学生由重点讲述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他们面临的困境,然后层层挖掘放手由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来分析杰克、杰奎琳的镇定自若。
最后朱老师借助板书勾画出文中人物的错落关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凸显出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从而让孩子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朱老师借助这课教学展开对单元整合教学的分享:语文课是言语实践课,要从小规范孩子的语言,在实践中学习使用语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等。同时朱老师用他们学校开学第一周的学习来举例说明教养与习惯的重要性。
朱老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题研究指出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落实途径是教表达形式。朱老师也指明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我们有目的地教学,读懂课程与单元目标,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字的写作能力。
我通过信息了解到各位名师各领风骚,都有自己的学术和研究专题,他们每上一节课都要深思钻研认真备课。而我们等于是盲目地教学,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每天随着铃声进课堂出教室,照着教案抄备课本,这就像习惯性运转的机器即使没有了开关还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更像蒙着眼睛拉磨的笨驴,从此没有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变得已麻木不堪。
当我听了陈德兵老师的课自我感觉是那么的干脆利索,像一道入口的菜油而不腻,甜而不黏,越嚼越有劲,越品越有味。
陈老师讲授的是《西门豹》,他由西门豹的名字入手,让孩子们找出名叫什么,指导复姓的称呼。接着出示课件让孩子们认读生词并学会应用词语。陈老师讲的细致入微,请你认读生字要学生明确重点字的字音、字词、字义,连同笔顺都引导到位。
第二步是请你朗读,他在指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时,让孩子们体会各个主人公的语言表达,从而理解人物的个性。第三步是请你判断一句话是否正确,这也为后文教学打下了基础。第四步是请你总结西门豹是什么样的人(一心为民、尊重科学、富有智慧、爱憎分明)。第五步是请你扮演陈老师把课文改编成话剧,让学生先熟悉熟悉话剧内容然后再登台亮相。第六步结尾处的请您思考发人深省,整节课条理清晰脉络连贯,话剧更是别具风格。
随后,陈老师对自己的讲座进行了如何培养思辨能力的分享。陈老师指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孩子,也有自己奋斗的航向。陈老师列举了不同的几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句进行了思辨判断,经他这么一说我们才知道是有问题,可已经使用了多年的课本谁还会去推敲?
陈老师总结了六点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同时也提出思辨的要求:不盲从、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其实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你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哪怕是教生字也要有自己的使用方法。
我听了这两位男老师的课,感觉阅读绝不仅仅是课本,我们要把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一课联系到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这些资源的整合教学则需要学生老师大量地去阅读,只有坚持阅读才会语言表达。
阅读是为写作做准备打基础,而写作是对阅读积累的检验。归根到底,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做法,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阅读的升华。
未完待续……
尽情期待
谢谢阅读
喜欢就在
下方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