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常州毒地”案吗?
在去年的时候,“常州毒地”事件被中央电视台陆续曝光披露。事发源于在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当地中学“常州外国语学校”,于2015年将学生搬进一新建成的校区教学,后该校区部分学生陆续发生不良反应,据央视记者报道,将学生不良反应的源头指向挨着学校的几家化工厂及化工污染,并衍生出校区建设环境评估和污染问题。
在事发后,2016年4月29日,北京一环境公益组织自然之友(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正式向常州中级法院递交了环境公益诉讼诉讼材料,中国绿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也作为共同原告加入此案,对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华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起公益诉讼。
1月25日,“常州毒地”案一审宣判。两公益组织败诉,并须承担案件受理费用189万元。在此案中,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由于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已于涉案地块依法开展环境污染损害修复工作,环境污染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后续的环境污染检测、环境修复工作仍然正在实施,原告方提起本案公益诉讼维护社会环境公共利益的诉讼目的已在逐步实现。因此,对两公益组织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费189万余元由两公益组织共同承担。此案也成为新《环保法》2015年实施以来,社会公益组织提请环保公益诉讼首起败诉案件。
还记得这个公益组织吗?
在2015年的时候,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通过人大修订并开始实施,在新环保法中特别加入了拥有合法资质的环保类公益组织可以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在新环保法实施后,自然之友发起了全国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耗时近一年,法院宣判胜诉,从此开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先河。
没错,它就是曾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提到的那个公益组织自然之友,1994年在政府民政部门依法注册登记成立的民间环境公益组织。笔者在两年来留意新闻时,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经常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笔者也时常登录他们的官网网站,觉得一家民间公益环保组织一直坚持着用法律的方式,去推进环境的改变,实在不易,也实在令人钦佩~
附“自然之友”官方网站:http://www.fon.org.cn/
那么,这189万的案件审理费用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一审判决败诉后,共同参加起诉的中国绿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来没有想到会败诉。因为事实清楚,污染者确定,污染的后果没有得到修复。并且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
一审的败诉,法院判决两公益组织须承担189万的案件审理费,那么这样天价般的诉讼费用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虽然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1月25日就已做出公开宣判,但笔者通过裁判文书网址、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均查询不到此案的判决书全文内容,在媒体的报道中,以及两家公益组织网站中也搜索不到该案的全文判决,只能看到披露出来的判决文书的最后两页,所以无法判断其具体金额数字如何算出。
笔者查询了有关公益诉讼的案件审理费的计算方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条文规定,笔者推测189万元是根据此案中原告诉讼请求赔偿金额的标的额,按法定比例计算出来的。
我们可以做什么?
189万元对于两个民间公益组织来说,的确是一笔巨款,在2015年新的《环保法》实施后,法律虽然明确赋予了公益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环境公益诉讼在几年来却有很大增长,但诉讼数量,并没有像公众预期那样出现井喷状态。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公益组织胜诉不会得到任何盈利性的支持,但却要冒着承担巨额案件受理费的高昂风险。
在此案中,笔者注意到两家公益组织均明确表示会依据法律,积极地提出上诉。其中,中国绿发会也发起了公开募捐,希望透过公众的力量,帮助筹齐这189万元的费用,以支持他们上诉到底。
所以,
如果你关心这件“常州毒地”案件
如果你认同环境公益诉讼的理念
如果你支持那些用努力用法律途径而改变我们身边环境的人
你可以点击“分享”,分享到朋友圈,分享给他人,让更多的的人关注这样的公益诉讼
你也可以点击下方的网址,
跳转至中国绿发会发起的募捐链接,查看募捐信息(募捐可以点击“其他金额”选项,不限最低金额募捐,根据网址提示可以索要法律规定的正规慈善收据),贡献一份力量~笔者自己也捐了呦~
文/孙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