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接连参加了两场同学聚会。多年未见,即使面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也免不了要提示一下自己是谁,好让对方把自己和曾经的那个小学生对上号。我是怎么说自己的呢?“一个倔头倔脑的女孩”、“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女孩”、“书呆子”,诸如此类,都是负面的评价。事后我总觉得有点不舒服:为什么我总是给自己负面的评价?难道我就真的那么不堪?
以往都是反思自己的不足,但我现在却想看看究竟有多少优点。
我学习认真,成绩中上;我工作认真,老板很信任我;我待人真诚,不贪不占;我热爱生活,总愿意发现美好的事与人。……反思过后,发觉自己其实还算一个不错的人。那么,为什么我总把自己描述得那么不招人待见呢?是不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
从小师长们总教育我要成为优秀的人,教我谦虚谨慎。我也奉此为圭臬。但凡事过犹不及,我是不是谦虚得太多,谨慎得太过?谦虚太多,免不了总是从负面评价自己;谨慎太过,免不了时时处处思前想后,纠结不已。
“满招损,谦受益”,谁也不喜欢自大狂,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可是如果太过,总是给自己负面的评价,免不了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判断。特别是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一般人没有耐心长期观察你的为人。你怎样评价自己,别人就会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所以,下回再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再说自己的坏话了,这是不给别人开口说你坏话的机会。
不过,这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总有发现并承认你价值的人。更关键的是,我其实在心里对自己的评价也不高。虽然知道自己其实还不错,但心里却总是看轻自己,这才是大问题。闺蜜总说我“自我保护意识太强”。我不以为然:“又没人保护我,不得自己保护自己啊!”现在想想,此言大谬!
过度保护,是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是由于对事对人无法掌控的无力感。为了让自己觉得安全,我穿上了“厚重的铠甲”,以强硬的姿态面对外界。虽然得到了内心的“安全”,却也划地为牢,阻碍了我与他人正常的交往。现在的我,容易焦虑,容易失眠。公交车上别人的推搡,会让我火冒三丈,觉得受到了冒犯;邻居半夜弄出点声响,会吓得我好久不能入睡;外出旅游散心,总觉得到处都是坏人,“总有刁民想害朕”。类似的事发生得太多了。其实,理智上我也知道,其实大多数时候,别人不是针对自己,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是谁。按现在的人均寿命来算,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人生。接下来的一半,我还要继续这样自我折磨下去吗?我该怎样把自己以后的人生过得平安喜乐呢?
人们常常笑谈,说要想获得成就感,一要努力向上,二要降低目标。其实很有道理。要想平安喜乐,首先要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只有两种人没有缺点,一是圣人,一是死人。可惜这两种人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所以,我又何必要求自己变得完美呢?做错了事,改就好了;发现自己的缺点,注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就好了。
人行于世,免不了要经过别人的评判,我无法左右别人对我的看法。哪个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喜我者,我感谢他们的垂青,并用真诚报答他们。不喜我者,我回以微笑。至于恶我者,我敬而远之。那假如有人要欺负我怎么办?拜托,大家都很忙,谁有功夫天天琢磨如何害你啊!大多数人根本就不认识你,就不要自作多情了。真有这种人,那就吃一次亏好了,这也是人生避不开的部分,就当交了学费吧!毕竟吃亏又不会死,下次注意别再吃同样的亏。吃一暂长一智嘛!
不要再渴望对事对物的控制权,因为人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说是“征服自然”,其实最后还不都被自然征服了?秦始皇倒是一统天下,但也仅仅坐了十二年的江山。死后三年,秦便灭于汉。伟大如他尚且如此,我又如何能够控制他人他事?该来的,避也避不开;不该来的,求也求不来。不要急,不要慌,万事都有解决的办法。顺其自然,才是唯一正确的应对之道。但顺其自然,与现在流行的“佛系”完全不是一回事。现在年轻人所说的“佛系”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字——懒。有能力的时候不出力,只想躺在地上等着天上掉馅饼。孩子啊,醒醒吧!天下掉砖头可能性更大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尽力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点,让自己与家人过得更舒适自在吗?所以,顺其自然应该是“尽人事,听天命”,能做到多好就做到多好。即使达不成目标,至少努力过就不会遗憾。
2018年,我同自己讲和,不强求,也不将就。对得起自己,无愧于他人,认真生活,好好吃饭,过好余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