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打算刻意练习,提高绘画水平,不是美术生,不是设计师的我,发现线条还是非常薄弱,未来21天一定要有突破,突破~
分享在得到的听书~
本书和作者
《刻意练习》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它不仅帮你理清了很多关于学习中模糊的概念,甚至还颠覆了一些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作者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本文核心内容
一、为什么训练可以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
二、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那应该如何区分呢?
三、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
一、通过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1、人人都可以是莫扎特
经过训练,可以获得和天才一样的表现。而莫扎特的天赋也是训练的结果。
案列:日本心理学实验“一年训练时间让24个幼儿具备和莫扎特一样的完美音高”
2、 为什么天才不是天生的
对传统认知的颠覆:通过高强度训练,能够改造身体和大脑,产生像天赋一般的奇迹能力,从而铸就天才。
案例:美国人21小时做46001个俯卧撑
案例: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经过高强度训练后比之前增大不少
二、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被训练成天才
只有有目的的训练,那种让我们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而且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进步。
1、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
没有被训练成天才的原因,是训练方法不对。大多数人常常进行的是无效的训练。
2、对训练的三种误区
误区一、练习没有太大的作用,能力受基因限制
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误区二、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能力就能变强
事实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没有正确方法而反复去练习,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误区三、只要足够努力刻苦,就能提高成绩
事实上,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3、“有目的的训练”才真正有效
什么是有目的的训练?
确定目标不断改进 训练中必须专注 有及时的反馈 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
三、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刻意练习”
对于天才的训练,只有有目的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用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也是“有目的训练”中的一种。
刻意练习的目的
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知识点“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新手和专家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
刻意练习的两个标准
你所训练的领域是合理发展的行业,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高效的方法 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
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它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比如小提琴的训练
刻意练习的四个原则
大多数的行业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训练。
1.明确高绩效的目标,即应该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2.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
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3.研究最杰出的导师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的原因
4.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运用刻意练习原则的几种实操情况
完全遵循刻意练习原则的过程
案例:美国海军通过著名的“王牌训练计划”提高飞行员的能力
没有专门训练时间的情况
案例:蓝色兔子公司在工作中训练销售能力
没有导师的情况
案例: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研究高水准的文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连经典书籍都没有,行业专家意见也不能确定的情况
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让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及时的、高质量的反馈来提升效能。
案例:美国放射科医生通过汇总有价值的病例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关于学习方法
刻意练习的法则和《学习之道》提出了“划小圈”的学习模式,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刻意练习法则把训练过程讲得更透彻,更具指导性。
如果理解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再去回过头来听《学习之道》,就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刻意练习和高效学习方法背后的规律。
本书金句
1、只有在刻意练习下的一万小时才有用。
2、你可以掌握自己的潜力。
3、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4、传统的方法一直是先找出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运用那些知识。刻意练习则只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5、在专业的或商业的背景中设计提高绩效和表现时,正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改进相关的技能”,而不是“我们怎样传授相关的知识”
6、杰出人物的进展只有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才积累成重大的飞跃。
7、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加入拆书帮~摘自拆书帮
21天主题拆书训练营·学习力丨《刻意练习》第一拆
《刻意练习》学习框架:
拆书第1天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本书一经上市就得到了学习爱好者们的广泛认可,同时同名或者类似书名的书籍也相继出版,我们在这里拆解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这本书之所以被推崇我想主要由两方面原因。
一来,本书颠覆了基因和天赋对于成就的影响,同时也颠覆了畅销书《异类》中提到的广为人知的1w小时天才理论。无论你是自卑的总是在说“我不行”“我不能”,还是坚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都应该来阅读一下这本书,从最根本的信念开始转变。
二来,本书提到了新手和大师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效的心理表征,给到很多人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刻意练习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他和西蒙共同发现了刻意练习的规律。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案例,经过反复论证,系统的讲解了什么是刻意练习、它的适用范围以及心理表征在刻意练习中的作用等,更落地到普通人如何最大限度的在工作、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成为专家。
如果你也想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掌握刻意练习这种元能力,高效的从职场小白变身专家,那么一起来将《刻意练习》拆为己用吧!
《刻意练习》P72
构筑潜能,而非发挥潜能
传统的学习方法与有目的的练习或者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关键的差别,那便是:传统方法并不是专门用于挑战体内平衡的。它假设,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种学习全都涉及发挥你的内在潜力,并且意味着你可以发展某一特定的技能或能力,而不用走出你的舒适区太远。从这种视角观察,只要你进行训练,便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
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这要求挑战体内平衡,也就是走出你的舒适区,并迫使你的大脑或身体来适应。一旦你做到这一点,学习便不再只是执行某些遗传命运的方式;它变成了一种控制你自己命运的方式,也是一种按照你选择的方法构筑潜力的方式。
I拆书家讲解
《刻意练习》之所以一经出版就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我认为是这种方法打破了我们对天赋和基因的依赖,重新建立了提高自己的信心。
这段文字,就告诉我们刻意练习是帮助我们构筑潜能,而非发挥潜能。所以不必太在意自己在某一要提高的技能方面是否有天赋或者优势,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正确的方法、持续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创造自己的不可能!
比如一直一来人们认为像莫扎特一样拥有完美音高是一种天赋,但2014 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 24 个年龄为 2-6 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所有孩子都培养出了完美音高。可见,能力并非受天赋、基因限制,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人有梦想的人。
那些有“我不能…”“我不是…的材料”以及“这个只能是我的爱好,不可能变成专业”等想法的人,一下子就解放了出来。要知道信念在一个人成长提高中的重要性,就像一个相信电子产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人,是不可能戒掉工作中玩手机的习惯的。
另外,这种方法并非作者臆造,片段中指出,刻意练习有生物学研究基础,是挑战身体和大脑平衡的过程。要做到这样的过程也要遵循科学的方法,比如说走出舒适区(当然还有其他,我们会在接下来几天的便签中继续拆解)。
最后,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刻意练习也不例外。对于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多数技能,我们都能做到一个“足够好”的状态。比如开车、烹饪、office使用、沟通能力等等。
试想,我们之前并不知道刻意练习的方法也达到了这样“足够好”的水平,可见从0-60分的练习,只需要传统的学习方法就够了。如果想从“足够好”到“更擅长”,就需要刻意练习的帮助。这个决定十分艰难,刻意练习虽然刻意事半功倍,但是也要花费大量的经历练习,人的精力有限,而工作和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特别“擅长”。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去发现自己的“足够好”的技能,并且该技能对工作和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谨慎选择其作为自己要提高的核心技能,然后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利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进行提高。
总结一下:
学习刻意练习应该有的正确观念:
1、刻意练习构筑潜能,不受基因、天赋的限制;
2、刻意练习是建立在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的科学方法,需要我们刻意设计走出舒适区的练习;
3、刻意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从“足够好”到“更擅长”,换句话说,应该选择自己想要“更擅长”的技能使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来进行练习。
A拆为己用
A1( 联系过往经验)
刚阅读完《刻意练习》的时候,如获至宝。终于找到一种高效提高练习效率的方法,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尝试。我一直以来都想学会视觉记录这个技能,看到每次拆书都有学习者可以把内容用视觉记录的形式展示出来,觉得特别炫酷。
另外以前觉得自己画画没天赋,现在刻意练习给了我信心,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学习了。于是按照刻意练习的几大原则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就因为事情太多,课程和工具都束之高阁了。
再回去细读《刻意练习》,尤其是今天的片段关于刻意练习的正确观念,发现自己对刻意练习的理解还是不够。
知道刻意练习是不受基因、天赋限制的方法,但是即使方法再科学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并非掌握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
A2(规划应用)
练习找到刻意练习的目标,了解自己的状态,和目标的差距,并树立正确的信念,具体行动如下:
A 影响我核心技能包括哪些?
B 在这些核心技能上,我现在的水平能打几分?我想达到多少分?
C 哪些技能是适合刻意练习的方法来提高的?(现在水平在5分及以上,并且想要达到7分及以上水平的技能)
2、检查自己是否思维受限?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A 之前这种技能一直没有提高,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此方面没有天赋/优势?
B之前这种技能一直没有提高,是不是在重复一样的行为,没有走出舒适区?
如果有以上思维,再次阅读今日拆解的片段和I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