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小孙女从她姥姥家接回来了,我便正式上岗履行使命。
宝宝咋一回到了自己的家,哪哪都觉得新鲜。
她一蹦一跳的把整个屋子转了一圈,不停的又转身走到阳台,骑上她心爱的小木马,摇啊摇,嘴里还时时的发出嘎达、嘎达的声音。
爱,小爱,嗯哼,用手指着“小爱同学”,两只小手从胸前交叉向上延伸,眼神示意她的爸爸。哦!明白了。
小爱同学,唱呼斯楞的《鸿雁》,我的儿子边点头便发号指令。
音乐起……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
小孙女竟然闭上眼睛,像模像样的表演起来,两只小手缓缓举过头顶,左右摇摆又往下舒展。那神情陶醉了。
我们噗嗤的一笑,她睁开了眼睛,硬要拉着我的手,“奶奶”,跟她一起跳舞。
儿子一旁调侃道:服了,不服不行啊,这一老一小的,整个一个练太极,一个打醉拳。
哇!好棒啊。
小孙女对屋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时时的发出惊叹调,且嗓音洪亮,一声比一声高。
哇噢!棒棒的。
最后一嗓子把我们都吓了一跳。原来她发现了新添置的隔层书架。
乳白色的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她最喜爱的绘本图书。她用小手一层层的划拉个遍,然后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本书《爷爷一定有办法》
然后安静的坐在沙发上,像个小大人一样,一页一页的翻看着。
晚上入睡的时候,小孙女不太踏实,刚更换地方有点生分。寸步不离的围绕着她妈妈转圈,其实我儿媳一直就在她身边,可她依然喊着“妈妈”。有时候还喊“姥姥”,毕竟第一次单独离开妈妈半月有余。
宝宝一晚上醒了两次,早晨差一刻六点就醒了,哭着闹着喊妈妈。泪人似得。环境变了,生物钟紊乱了。就是妈妈在身边她也烦躁不安起来。
说起宝宝对环境的适应,总体还是蛮快的。去年的十二月中旬断奶,只用了三天三夜,就成功的断奶了。
断奶时,她的妈妈就在她的身边。那是多么的煎熬和痛苦。又是多么的残酷和无奈。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门里的宝宝撕心裂肺的哭。门外的妈妈断肠揪心的抹泪。
把所有好吃的稀罕的东西给她吃,把所有她喜欢的新奇的玩具供她玩。平常不能随便看的电视任性的看。
煞费苦心的抚慰着宝宝那一颗孤单无助的心。然而这所有的一切根本无法替代母亲甘甜、温暖、熟悉的乳汁。
午夜接近两点,宝宝嗓子有些哑了,哭累了,睡着了。漫长的夜是如此的难熬。她冷不丁的一个翻身,就听到她沙哑的喊着“妈妈”。我这个当奶奶的泪如雨下。
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的分离过程,但也是她独立成长的起点。环境变化了,必须必的适应之。
紧接着儿媳正式上班,我正式离职专门看护宝宝。再赶上新冠肺炎的蔓延,儿媳又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的工作。
别说小孙女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自信的我也是忙的脚不连地、晕头转向的。环境变了,我也要随之变化。按轻重缓急仔细的过滤了一遍,果断的停止了网课英语。
无论这个大千世界怎样的千变万化,以不变应万变的、那颗勇敢的心是定力的。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