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读绘本的姑娘快七岁了,从小就是个对各类童书都超级感兴趣的小姑娘。比如昨天带她去滑冰,再换鞋的架子旁,她随手翻到了一本有关超人的小册子,于是在换鞋的过程中,她迅速把书翻了一遍,并要求我帮她保留住小册子,等会儿休息的时候再看,然后才开心的溜进冰场。
当然,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我想谁都不会指望,一个小孩子能把随手拿起来的一本书,真的看进去多少。但是,一有机会就愿意抓起书来看,这个行为本身,其实本就会让孩子受益良多。也许你会好奇,一个六岁的小姑娘,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呢?是不是平日里读绘本,给孩子施加了什么特殊训练?
你别说,还真是。孩子爱读书的秘诀是:孩子读的多。而让孩子多读书的秘诀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是的,孩子爱读书这事,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当这个雪球滚起来之后,家长就可以放手不用管了。但是在最初阶段,如何为孩子提供适当的书籍,来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却是家长朋友们,应该好好做做功课的地方。今天,读绘本就来和大家说说,我是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孩子,把这个雪球滚起来的。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许不是每一位家长都熟悉。然而,学习过程中会经历的“舒适区”“发展区”和“恐慌区”这几个概念,却不难理解。
举例说明,当孩子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时,如果连续读了两三页,一个生字/词都没有,书中涉及的内容,也都是孩子了解的,这其实并不是个好现象。这只能说明,阅读材料过于简单了,这种阅读是不能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水平和读书热情的。这时,孩子其实进入了一个阅读的“舒适区”,显然在这个区域里阅读,孩子非但不用费力,时间长了还会觉得无聊,所以这种阅读其实是无效的阅读方式。
但如果,孩子拿起书来,磕磕巴巴一段话要念3分钟,有小一半的字/词或内容都不了解,或吃不准,那么这种阅读材料,也不适合孩子们学习。读这种书,只会让孩子头大,引起他们的“恐慌”。这就是所谓的阅读恐慌区,长期在这个区域里练习阅读,会让孩子完全失去,读书的动力和自信。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那在什么样的阅读区域里读书,才能最有效的帮助孩子,即激发阅读兴趣,又提高阅读水平呢?
当然是“发展区”。这个区域的特点是:学习材料中至少半数的内容,是孩子们熟悉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新的知识点,是孩子学习新知识的线索和工具。除此之外,学习材料中也必须含有30%-40%的新内容,也就是会让孩子们觉得新奇的,有挑战的知识。有了这部分内容,孩子才会觉得阅读有意思,能get新想法新知识,并使自己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
所以,维果斯基学习理论中,提到的这个“发展区”才是孩子们,真正能够高效自主的阅读,并学到新知识的“学习区”。
然而,每个孩子的学习区又都是不同的。要想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学习区,还是需要在选书上下些功夫的。比如提供给孩子的书籍,最好符合下面几项要求:
1.难度适合孩子。书里的字/词/内容至少有60%,应该是孩子们熟悉的。而剩下的40%孩子们则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叙述,大概猜出意思来。也就是说,在不求助家长和字典的情况下,孩子应该能大致读懂,整本书说的是什么。
2.话题适合孩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书,孩子当然都可以看。但是书籍切入主题的角度,则应该是孩子们熟悉的领域。例如,同样是介绍火星的科普读物,将火星环境和地球环境做比较进行讲解的书,就肯定好于单纯分析火星内/外部结构的书。
3.长度适合孩子。我想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兴致勃勃的拿起一本书来读,可是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发现这本书才读了不到一半,然后索性就放弃不读了。孩子们的耐性其实比成年人还短,所以要想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家长朋友们就可以选择那些,薄一些,插图多一些,字体大一些的书给孩子们看。不要担心这些书的内容太浅,孩子若真是对书中的话题感兴趣了,自己就会要求去找更多的书来看了。所以保证让孩子们,能把一本书读完,才是阅读的最佳长度。
读绘本的亲身体验是,帮助孩子们把爱阅读这个雪球滚起来,其实并不难。但在最初阶段,还是需要些技巧的,比如文章中提到的“学习区”和“选书要求”,就都是可以让孩子,在自主阅读这条路上,走得更轻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