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过得比较纠结。端午节看了几个房子,对其中一套觉得还可以,就下了定金。交钱的时候挺开心,可回家后越想越觉得决定做得太仓促,可能买贵了。可是怎么办,定金都交了,好几万块钱呢。
买还是不买?小区位置很好,房子本身也很不错,亏损的可能性极小。那就买了?可是价格和周边相比确实还是高了一些,从投资的角度看,不买贵货。不买?可是要损失好几万,平时省吃俭用的,挣这几万多不容易……
特别纠结,从理智上看,放弃这部分定金,可能大概率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但从情感上讲,真是舍不得。
我就想到了“止损”这个概念。
和止损紧密关联的,是“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说已经投入但无效,对投资本身没有帮助的成本。
比如说,你花了60元买了张电影票,坐在电影院看了30分钟,发现这实在是一部大烂片,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必要了。离电影结束还有1个小时,是离开还是继续看完?做这个决策,你会怎么考虑呢?正确的决策应该只是考虑电影本身,是否值得继续呆下去;但是绝大部分人会考虑到花了60块钱,还有等待的时间等等,如果现在离开太不划算,于是继续呆着。这样,他就得到了一部完整的烂片观感体验,还有浪费了一个小时。
这个小决策,里面就涉及到沉没成本。当投资到一半,发现之前投资决策(看这部电影)错误,那么理智做法就是立即止损,不管前面投入了多少,都是沉没成本,不能计入决策范畴。
上面只是一个小例子,就算决策错误,也无关大雅。但是很多投资,都不是这么简单的。就拿个人买股票来说,买了一只烂股票,亏了十几万了,眼看着是继续亏,还是认输退出?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又有几人真的做到了呢。大部分人是抱着侥幸心理,或者采用鸵鸟政策,眼不见心不烦,结果越亏越多,终于损失全部本金离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投资就是跟人性作斗争。人本质上是贪婪、愚蠢、情绪化的动物,讲再多道理,但真正遇到事情的事情,总是幻想有例外,能够严格按照纪律操作的少之又少。
忽然又想到知乎上一个问题,说为什么大部分人能够吃生活的苦,再苦都可以,但是无法吃学习的苦?有一个答案是,生活的苦是被动的,不管你是否乐意,它都会到来,并且人忍受苦难的弹性很大,再苦忍忍也就习惯了;而学习的苦是主动的,本来过得很舒服,非得自找苦吃,虽然知道对未来有好处,但是眼下就是很痛苦啊……那就算了。
你看,这个和止损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止损,是自己主动做出的决策,虽然目前金额还不大,但是要自己主动做出选择,就很痛苦,绝不主动为之;而等到投资结束,面对大得多的亏损,但是“没办法”,反而承受得住。
至于我那笔定金呢?昨天已经做出选择,认输离场,重新选择标的。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