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只读过一本书,如果一个人能将这本书所写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也可谓是一名真正的读书家。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是来自日本大岩俊之的作品《实用性阅读指南》,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或多或少都是带有功利性的,或是想从书中获取灵感,又或是想从书中获取技能,从而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但有时候明明从京东上买了很多书,但至今却依然封存完好;有时候读了好多书,但不久之后感觉和没读这些书毫无区别。读书是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我们带来改变的图书和那些封存完好的图书一样,都是一种浪费,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一本大家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的实用性指南(読書が知識行動に変わる本)。
高效的读书
在买一本书之前,大家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读它,读书时要带着目的性去阅读,因为只有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才会更加专注,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一本书通常有200到250页,技术书籍更甚,但是一本书的核心思想不到整本书的20%,而对你有用的信息是20%的20%,也就是整本书的4%,我们的目的就是找到并记住这4%的知识。另外读书的时候要有时间意识,当一个人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忽略时间的存在,如果你在读一部武侠小说,对某个故事情节所吸引而逐字逐句阅读的话,当你回过神来,发现时间比你想象的还要快。因此有时间意识的阅读也是高效读书的有效途径,序言、概要、目录和后记都是整本书的核心概况,千万不要忽略掉。最后就是要注重读书的输入和输出了,要争取同时输入,即一天之内多读几本书,最好是不同领域的,这样大脑才能频繁高速的切换,加深我们的记忆;输出则因人而已,大家可以像我一样,将读书笔记写在简书上,在加深记忆的同时,也方便日后的整理和归纳,当然也可以向亲友倾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高效。
读书笔记
当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如何才能迅速地找到那对自己有用的4%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做读书笔记!以我为例,拿到书后首先把握整本书的层次结构,标定哪些是核心章节,哪些是前置章节,分清主次,精读和略读;然后去各个章节划重点标记,必要时将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记录在书中或是读书笔记上;最后构建整体的架构,画出本书的思维导图。
牢记内容
人总是善于遗忘,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再重复做几次,才能延长记忆时间,对于读书而言,很少人会将读过的书重复读两遍以上,认为自己读过了就是已经掌握了,其实不然。如果实在不想再读一遍的话,可以看读书笔记,它就像一本书的索引一样,帮助你迅速的定位,读书笔记里面已经记录了书中最核心的4%,这就是高效的阅读。为了方便我们能牢记书中的内容,在阅读时,请带着感情去阅读,因为人在感情波动的时候记忆最为牢固。
付诸行动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如果没有付诸行动,读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大家在读书时,一定会产生一些想法和灵感,大家要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并将它们转化成详细的步骤,事情是分轻重缓急的,那些即重要有紧急的事请肯定会高效的完成,而改变我们人生的则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请将这些步骤放到这一类当中,并高效的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正自己和认清现实与目标的差距,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也在践行着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正所谓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就要拿起你认为有用的书,但这还远远不够,要高效的阅读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这就要参考《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了。下面附上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及新知:
新知
SMART法则:指定目标时的五大法则
- Specific(具体的)
- Measurable(可衡量的)
- Attainable(可实现的)
- Relevant(相关的)
- Time-based(有时限的)
DESIRA之窗:学习的优先顺序
1、考试中经常出现但不会做的问题
2、考试中经常出现但会做的问题
3、考试中不常出现但不会做的问题
4、考试中不常出现但会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