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3岁幼儿亲子阅读策略分析研究
正确恰当的早期阅读.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忆力表达能力,提高思维发展水平,养成良好的品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岁幼儿的亲子阅读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重复中关注细节
我是大咖绘本馆的老师,我和女儿一起阅读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反复要求我阅读同一个故事,讲完了再讲一遍,有时我会忍不住抱怨:“总是重复—个故事多没意思?,,特别是在情绪不佳或精疲力尽时,我想蒙混过关,就故意跳过几个隋节,心想对付过去算了。没想到女儿很快发现了,叫到:“讲错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重复是幼儿的共同心理特点,也是幼儿进行学习的重要方式,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重复更为重要。因为3岁前的孩子虽然能够再认知,甚至能觉察和补充故事中遗漏的地方,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自己并不能很好地讲述故事,因此,他们需要借助“你讲他想”的方式,在不断的重复中发现新东西,从而完成对新事物的学习。成人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孩子来说并不简单,这是他们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体验的过程。
所以,面对2〜3岁的幼儿,家长必须满足他们的“重复”需求,并且在重复中让孩子获得新的体验。婴幼儿读物,特别是优秀的绘本,画面细腻清晰、美观大方,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家长要通过引导孩子关注画面细节,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借助画面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如颜色指认、大小或高矮的比较、数目的点数等。如阅读绘本《我的幸运一天》时,在狐狸看书修爪子的那个画面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注意:狐狸看的书是《实用捕食方法》,墙上挂的照片是狐狸以往的捕食战果。这些信息让孩子更明确地理解狐狸的形象。同时,家长在重复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在遵循故事原文的基础上,添加更口语化的词,如拟声词、语气词,也可以运用一些形象的动作、夸张的语气或表情等,以增加反复阅读的艺术性,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引导中关注自主
面对一遍遍的重复阅读,许多家长都会问:“到什么时候孩子才能自己看书呢?”这需要等待和引导。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阅读能力发展特点,决定了亲子阅读必须经历从“家长讲、孩子听”到“家长和孩子共讲、互听”最后到“孩子自主阅读”的过程。
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并能理解其中的情节时,家长就必须注重引导,引导方式有:反问,家长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为今后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等待,家长讲前半句,让孩子讲后半句;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扮演不同的故事角色,展开角色对话。通过不断引导,幼儿慢慢地就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了。对那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书,他们不再强烈地要求家长讲,而选择自己坐下来阅读。这时,家长要把幼儿熟悉的故事书放在他们随手可及的地方,某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幼儿能像模像样地把他熟悉的故事从头到尾念下来了!
二、整合中关注体验
2〜3岁幼儿在用各种感官感受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会形成由微而显的内在体验,并通过各种感官刺激的相互贯通,产生综合性的刺激反映联接或学习体验。这就决定了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成人必须注重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比如:美工游戏一与孩子一起运用剪刀、彩纸、油泥等,剪剪贴贴、涂涂画画、搓搓团团,制作故事场景。
音乐游戏——全家总动员,分别扮演《拔萝卜》故事里的角色,并用音乐情景剧的形式来表演家庭版的《拔萝卜》。
扮演游戏——披上爸爸的黑风衣,系上妈妈的花丝巾,再用口红涂一涂、抹一抹,转身一变就成了《小红帽》里的狼外婆!户外游戏一和孩子一同到户外寻找故事中提到的地点、事物,听一听户外的蛙声蝉鸣,吹一吹草地上的蒲公英,看一看什么是“碧绿”、什么是“翩翩起舞”,感受故事的语言美。
四、迁移中关注运用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知识丰富、有的语言优美、有的情节曲折、有的人物个性鲜明,只要善于把握和运用,都能起到帮助孩子积淀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作用。同时,相比其他教育手段,故事阅读更直观、生动,更易被孩子接受。我的女儿上托班刚一周,老师说她“集体活动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到了晚上亲子阅读时间,我借用《小猫钓鱼》的故事,与她聊起“猫弟弟为什么钓不到鱼”的话题,女儿说:“猫弟弟(钓鱼时)东张西望、三心二意。”我趁机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她:上课的时候东张西望就学不到本领了。第二天,女儿主动汇报:“妈妈,我今天没有东张西望,我的眼睛一直是看着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