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说(知青篇)
魂牵梦绕青石湾
67、秋天寂寥人失意
王西东自从红旗坝换回队后,象是变了一个人,整天都是闷闷不乐,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
关键是他有些不适应青石湾了。
红旗坝热闹、喧嚣,虽说他没上坝劳动,但每天半晌午,他都要给坝上的民工送一顿窝头加餐,坝上龙腾虎跃,热火朝天的场景,天天都有目睹。
再说在灶上做饭,也如同打仗一般,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切菜、蒸窝头,挑水,百十来个人的饭哪。
你看那蒸窝头的人,手抡大铁勺,上下翻飞,如同表演杂技。
还有挑水的人,挑着两只大水桶,走马灯似的,出来进去,晃得人眼晕。
再看切菜,菜刀与案板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像是乐队在演奏乐曲。
尤其是民工们来吃饭的档口,灶上的大院,打饭的人排长队,民工们拥挤的满满当当,如同赶大集一样。
这时候,如果你想见谁,那肯定就能如愿以偿。
现在回到了队里,一个偌(ruo)大的村子,有时静的连一点点声息都没有。
村里过去,蛙叫蝉鸣的声音此起彼伏,现在那些蛙,那些蝉,都到哪里去了?闭上眼睛,感觉村里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站在知青窑里,透过门窗望去,看到对面的山梁,荒禿禿、灰蒙蒙,满眼尽是萧条与凄凉。
秋雨霏霏,时不离就下了起来,一下就没完没了,好不容易等到雨停了,可还没等太阳出来,那个“嗖!嗖!”的秋风就吹了起来,如同哨子声响起,从沟口一直吹到沟掌。
秋风吹天转凉,王西东的那件破棉袄,早都穿到了身上。
一遇下雨就歇工,其他的知青,反倒兴奋起来,他们这个窑洞出,那个窑洞进,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唱歌的,看书学习的,,说笑话侃大山的,好不热闹。
可这些事都提不起王西东的兴趣。
亮子回来,带的那封信,也让自己空欢喜了一场,真没劲!
信是那个王素英写来的,她怎么想起给我写信?真是横插一杠,搞得自己心情像是踩跷跷板,这头还没高呢,那头却又跷了起来。
现在的青石湾,他都不想再呆下去了。
王西东时不离就想起,今年的春天,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春意盎然,那会自己每天拉大粪,甩长鞭,哼小曲,还时不离就能与林晓芬在一起。
春的美妙,心的惬意,即便是现在,让王西东想起来都会怀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