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这一周,发现我居然还是有两天是什么都不能做的。
回头看了一下上周做的计划安排,发现我做的计划太模糊了。从上周末就想好这周要锻炼思维能力,但没有想好最具体的怎么锻炼,会有什么效果,所以就造成周一周二有一种时间紧迫感,却没办法下手。
还有一个,我周日做的计划算是临时想起来的,简单来说,连计划都算不上,因为我压根就没写下来,就一点都没有想起来是什么。
我上周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每天要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但我的写作任务,是每天一篇育儿文章,可是我去实施了才发现,这压根就不可能做得到。
且不说我因为刚接触新媒体文章,我对于育儿文一点了解度都没有,我要花时间去找素材,还要努力想想深刻的角度。但我刚才说了,我才接触这些文章,我找素材和写文,都要去借鉴一些大神的文章,可是我的思维文笔都比不上人家,这就给了我一种挫败感,我就想着不如不写。
而且这个挫败感,还影响了我一整天的心情,搞得我带小朋友都心烦气躁,看室友都觉得他面目可憎。
我用了两天时间才去消化这种消极情绪,我到周三才又开始阅读写作。
不过周三的阅读,给了我一点启示。
我看《精准努力》时,作者刘缓缓写过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如果坚持有策略就会让坚持变得有意思。
我最记得,她写的如果你学得整件事情很难,让你开始都不愿意去做,那你可以把这件事情,拆分成几个部分,说服自己,先写个开头,或者先例个大纲,这件事情就可以算是开始了。但一旦开始,你就很容易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或者你哪天难受,不想工作了,你可以说,先做三十分钟,把一天的工作拆分成几个三十分钟,说服自己今天哪怕只做三十分钟,你也算成功了。
从这就引伸出,我每天不要对自己那么高要求,既然一天一篇文章写不出来,那保持写作的心态,不管写什么都算成功了,如果再收集几个素材就好了,还可以例个大纲也行。所以我周三后,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天写一篇文章,随笔日记,什么都好,只要能让自己保持每天输出的习惯。
而阅读我就改为,带小朋友空余看书。
早上中午下午,我去遛娃时,带一个耳机,微信读书里有一个听书的功能,我这周的计划就是把《精准努力》全看一遍,下周开始学着写读书笔记。
而下周最低的要求,是建立一个素材库,写出两篇育儿文,写下一个方法论。
这次的计划要进行具体化了,首先建立素材库,其实算是一个大工程。
我对于锁碎的事情有一个很大好的习惯,要么就扔着不做,要么就要分门别类,做到让我觉得完美。
但现在的情况是,我要做,但没有时间做完美。
所以我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下周建立一个主题为“偏心”和“父母时常吵架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的育儿素材库。这样的明确目标,就很容易开始了。
而阅读则是写阅读写作,关于《精准努力》的一些方法的写作。
这个稍后再想,今天还要改稿,突然觉得今天的任务也很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