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课》第十四讲:一副目光和一把凿子

前面我们曾提到过,秦王朝为中国文化打下了一个底盘,汉王朝为中国文化树立了一个框架,除此之外还有一副目光,现在我们就要对视那副目光了。

任何杰出人士都有自己的目光,有的目光还是相当的锐利和深刻,但是有没有一副目光承了整个民族数千年的共同目光,这几乎没有可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有一副,那就是司马迁的目光,

司马迁的著作《史记》成了以后全部24史的母本,他的目光也成了几千年间所有历史学家的文本,代代延续,正是这代代延续的目光,使全部历史获得了比较清晰的价值精神取向,进入了上下相通的文化传承系统,这便使负载的文化更中国、更文化了。

余秋雨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为历史中人,他使历朝历代、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到悬在他们身后的大只巨大史笔。

很多年前余秋雨老师在为北京大学各系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史篇时,提到司马迁,余秋雨老师说:中国出版过一整套考究的24史,装在一台檀香木的书柜里,书柜上有很多小门,门上有隶书雕刻着每一个朝代的名称,于是一场场烽火,狼烟一次次改朝换代,全部封存在的文化的檀香木里,不再彷徨,只有安顿。

像秋天凉水浇了一遍,我们看到一排排书柜的最后站着一个脸色苍白,身体衰弱的男人。汉王朝利用了司马迁又残害了司马迁,结果在浩荡历史面前汉王朝既骄傲而又惭愧。

骄傲可骄傲到雄视百代,羞愧羞愧到无脸见人。司马迁的悲惨遭遇,在历史书里都能看到。司马迁给中国人长久的目光,而我们的目光却不敢在他身上停留太多。

几年前,余秋雨老师在编写古典,原因是最近几年端午节期间,很多年轻人喜欢朗诵他翻译的离骚,因此出版的希望老师译一些偏门,我立即想到,篇数再少也要加司马迁的字数,写的这篇文章我还专门做了说明。

这次选择的报任安书是他在史记之类的一篇,请想想看,一位即将完成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工程的旷世学者,竟然因一番温和的眼泪,承受了人类最屈辱的一颗痴心,他没有自己,只因为无法放弃他的伟大的工程,他要把这种内心隐情想给一个人听,而这个人又即将被处以死刑,因此这是一封从一个地狱之门寄入另一个地狱之门的奇特之信。

今后几千年,几千年中国人最重要的历史课本就在这两个地狱间产生,这里面蕴藏着多么巨大的人格力量是难以估量。不管秦始皇做了多大好事,焚书坑儒是一件永远也翻不过去的大坏事。同样,不管汉武帝做了多大好事,残害司马迁将是一个永远翻不了案的大坏事。

说了司马迁,还是要回到他的时代,让那个让汉民族、汉文化都认祖归宗、耀武扬威土地的时代。汉武帝又在做好事的,他希望中国与域外相通,这是一个军事政治课题,但是说到底还是文化课题,他派出的使者张骞担负的任务很多,但历史承认最终还是文化使者。

在史书上,他派张骞通西域这件事,被称为凿通西域,这个字非常形象,好像是用一把凿子一点点的去凿通原先阻挡在路上的一座座石山,工程很艰难,速度并不快,但决心很大,目标明确,请注意是凿通而不是打通,用的是勺子而不是大刀。

本来汉武帝是很能打仗的,他手下也有一大批名垂史册的将军,但他平常用兵只是为了扫除边防的战祸,对于他所不了解的西域,他放下了刀剑,拿起了勺子,这种和平主义的思路带来了和平主义的结果。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用凿子一凿子一凿子凿通的是丝绸之路,6年前老师在甘肃兰州召开的一个国际论坛上演讲,说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当时很多人听了有点不习惯,因为按照世界历史的传统观念,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应该是地中海。但是我解释,丝绸之路与地中海通道的最大区别是以和平为主的还是以战争为主调,因为我们说的是文明第一通道,这几年从国外出版的一些著作中得知,不少西方学者的观点也变了。

汉武帝有能力远征他国而不远征,这是他与世界上其他帝国的君主划出了明显的界限,只要稍稍了解世界的朋友都知道,早在汉武帝之前,亚洲、欧洲、非洲的那些帝国都已经一次次打得昏天黑地,远征,已经成为一个帝国一个帝王的最高荣誉所在。

远征的目的是要打败另一个帝国,俘虏他的臣民,消灭它的文化,这种事汉武帝不做,后来的皇帝也不做。正是这种传统验证了中国文化的一大本性,那就是我几十年前在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演讲时所论述的非侵略本性。

因为讲到了汉武帝派张骞凿通西域,我想到了一件有趣的往事,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考察人类古文明遗址,到了波斯帝国的故地伊朗,德黑兰早就计划修建地铁,但由于两伊战争工厂停了,战争结束后,工程也进展缓慢,当时的民众贴出大标语,用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的口气问,德黑兰地铁怎么到今天还没有凿通啊?

把老祖宗一抬出来,政府急了,赶紧在国际上招标,中标的是中国,我到的时候很多中国工人在那里挖着隧道,他们从传媒上知道我要来,就派人到旅馆来邀请我去演讲,我参观了他们的工程,就在演讲中讲到了汉武帝派张骞凿通西域的历史。

我说第一代起自汉代,现在呢,汉代的凿子交到了你们手上,我还说我们过去总喜欢讲战争的故事,为什么不多讲讲凿通的故事呢?战争很可能是在破坏文化,而凿通却一定有利于文化,因为文化的本义就是凿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摘抄: 1、中外历史人物的功过往往很难认定,但是只要动手破坏文化了,就永远不可能被原谅。……不管秦始皇做了多大的好...
    Chango_雨澄阅读 727评论 0 0
  • 2020年的疫情发生得猝不及防,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打乱。当灾难降临,我们被病毒伤到,但更多的时候被国人的血泪温暖...
    终于现阅读 856评论 0 2
  • 一场场烽火狼烟,一次次改朝换代,全部封进了文化的檀香木里。但是突然,像被秋天的凉水浇了一般,我们看到一排排书柜的后...
    轻舞飞扬06阅读 463评论 0 1
  • 通过这一讲,我觉得汉代,尤其是汉武帝和司马迁对于中国⽂化作出的三⼤贡献了: ⼀,树⽴了⼀个永恒的框架;⼆,...
    Roy罗恩阅读 387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20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