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城以南hong
小孩子容易迷路,大人却容易走散。茫茫人海,彼此擦肩而过,然后再也不见。成年人的相聚总有起因,因为欣赏,因为了解,因为喜欢,可成年人的分别常常毫无征兆,总是没等发觉,就莫名其妙的失去。
ONE
马上大学毕业了,准备对学生时代的物件来一场断舍离。还没开始,便被那三本同学录所吸引,小学一本、初中一本,高中一本。仿佛那一页页分发再收回的纸,可以留住那个时代最美好的情谊。
随手翻了翻,看着纸上的名字开始回想同学的面孔,突然发现很多早已断了联系。那些还存在于朋友圈的同学也只是默默地关注,而不再点赞互动。
我小学辗转过很多学校。上学的时候学前班还被称为半年级,我半年级是在村里上的,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到北京卢沟桥二小借读一年级和二年级。之后三年级又回到村里,四年级再次转到北京房山区上了一年。在北京上学的三年,那些同学我几乎都不记得,更别说有什么联系。
后来,父母担心在北京借读时间久了,回老家不能顺利升到中学,于是我又被弄回老家上学。怕跟不上进度,我多上了一年四年级。在马宝玉小学的三年小学时光,不管是哪方面,我都成长了很多。记忆最深刻地是小小的教室里挤了六十多名学生,但当我拿起毕业照的那一刻,我蒙了……这些人很多都不记得名字了……
小学的同学录上写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友谊天长地久”。那时候年纪小,以为这是最容易实现的,至少比考上心仪的大学容易的多,可后来才发现真的很难。那些童言里四季常青的友谊,也只是存在于特定的阶段。
TWO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因为上学晚还留过级,所以今年才上大四。出生在农村,像我这个年纪的同龄人上学的很少,大都已经结婚成家。我四叔家的姐姐,大我三个月,去年孩子都出生了。
本应该实习并准备毕业事宜的我,却因为疫情的原因,难得陪在父母身边长达四个月。在家的这段时间,妈妈总是与我谈论我的那些玩伴。谁谁谁结婚了,谁谁谁买房买车了,谁谁谁工资多少啊……
妈妈还经常问:“你知道谁谁谁上什么技校?”、“谁谁谁现在在哪发展”……这些人基本都是村里幼时的玩伴,他们中像我一样按部就班上中学考大学的很少,几乎初中就不上学了。虽然,都是小时候一起穿开裆裤玩泥巴的玩伴,但我都和他们没了联系。
我们这些人,中学时代还会相互发短信,后来相互聊QQ,年节会约着熬年,压马路。再后来我们备考的备考,混社会的混社会,慢慢地就断了联系。
我上大二的时候,一天早上突然发现我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我粗略地扫了一眼,都是村里的玩伴。但大家都没有说话。上午上课的时候,群里突然多了一条轻松筹的链接,打开时我傻了。到中午的时候我爸便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一个玩伴得了白血病。我记得这是我们聚得最齐的一个群,但我们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
后来,这个伙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任凭我们多想留住他,能拥有的,也不过是十几岁之前模糊且日渐消退的记忆。
THREE
那些玩伴,那些同学,那些朋友,后来离我越来越远,正如生命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我的世界里短暂驻足后离开。长大后,慢慢地明白,友谊如此,所谓地天长地久是有条件的,前提是我们迈着同样的步调,走向同样的方向。
我们应该明白渐行渐远的不是距离,而是三观。我庆幸曾拥有这些很棒的人儿,却也不得不为失去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人而遗憾。